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 杨敏
“双减”背景下,教师需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明确作业目标,聚焦核心素养。依据课标,精准定位。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我们确立了作业目标:首先,借助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强化语言能力;其次,鼓励学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的习性,激发其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再次,通过介绍各国代表性的动物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增进文化意识;最后,通过自主搜寻资料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设计,因材施教。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我们设计了分层作业。在听说作业中,设计了听音跟读模仿课文、分角色扮演、借助思维导图重构描述动物三项递进式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跨学科融合,拓宽视野。在设计作业时,我们着重实现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在制作类作业中,我们设计了制作不同国家典型动物名片的创意任务,巧妙地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学生需要探究动物的地理分布、摄食习惯、独特的行为特点等,充实了作业内涵。
实践探究,学以致用。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偏重实践导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课时我们设计了组内分工制作动物绘本这一实践作业,来拓展学生认知。
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质量。多样化形式,激发兴趣。读写类作业,可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作业形式:朗读与表演,跟读模仿课文、分角色扮演锻炼听、说技能,复述与讨论。借助思维导图,对熊猫、蛇进行归纳,阐述个人见解。
制作类作业考察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编谜语。如学生可以编写关于熊猫的谜语:“I am black and white,I love to eat bamboo.Who am I?”。制作动物名片。学生搜集各国代表性动物,制作包含动物名称、外形、饮食、习性等内容的名片。
特色创意类作业绘本制作。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创作动物主题绘本;情景剧创作与表演。小组选取一种或数种动物作为剧情核心,开展动物剧本创作与舞台演绎活动。
数字化手段,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发掘数字化工具的潜力。首先是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及学习应用程序来发布和收取作业,节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可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个性化需求,精确调适教学方法与作业设计。同时,人工智能辅助作业批阅与反馈机制,提升了教育互动的有效性。
“双减”政策为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提供了新方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符合“双减”精神的作业设计形式,为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东昌府区花园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