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河之约”文旅品牌传播路径探析
■ 王海燕
黄河奔腾,浩浩汤汤;运河流淌,惠风和畅。一横一纵、一刚一柔,在聊城大地上交汇,赋予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
202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度挖掘黄河、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彰显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全力打造“两河”交汇明珠城市。作为黄河与大运河的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聊城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提升旅游品位,凸显旅游特色,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交流,让文化走向“远方”,实现文化旅游性与旅游文化性的统一,文旅产业互补提升,从而使“诗”和“远方”更好联结,使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让更多人获得美好的“两河之约”文旅生活体验。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聊城可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全面打造“两河之约”文旅品牌。
以“相遇”为起点
完善传播主体的顶层设计
旅游品牌传播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完善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联动,构建政府传播、社会组织传播、市民传播、新媒体网络传播的“两河之约”文旅品牌传播新格局。要以“相遇”为主题,让游客“想进来”,依托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创意设计城市IP,进行规模较大的传播活动,承办国家级、省级重大文旅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大力开展“我家门前有条河”大型主题网络营销活动和“沿着黄河遇见海”文旅新媒体推广大会,与抖音、同程、腾讯、美团、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紧密合作,实施“两河之约 ‘新’动聊城”新媒体推广行动。要以举办“两河之约”系列节会为契机,打造一批知名的特色活动品牌,彰显聊城城市活力,以软性传播方式,通过网红主播的“两河之约”文旅体验,努力实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播。
以“相识”为重点
打造传播内容的项目支撑
要着眼于全域旅游,突出“多规合一”,建立市县一体推进机制,坚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同步建设、融合发展,高水平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擦亮“两河之约”文旅品牌。要实施临清东宛园等一批沿黄、沿运重点文旅项目,让人们在观赏、感受、学习、体验中寻找“两河”文脉。要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整合、包装“两河之约”系列精品旅游线路。要突出“鲁风运河”文化品牌,创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东典范”,推动文旅与交通水利、乡村振兴深度结合。要本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开展以“两河”为纽带的文化经济区域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文化提升、水生态体系优化。要以赛事品牌提高城市影响力,持续不断地举办国际象棋文化节、中国聊城“江北水城·两河明珠”体育旅游文化节、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赛、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全民轮滑节、全国自然水域垂钓系列大赛,促进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体育赛事+文旅”消费新热点。
以“相知”为支点
强化传播渠道的影视载体
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聊城要借助影视节目的明星效应,将“两河之约”文旅品牌推广与影视项目相结合,将聊城打造成为“两河”文化影视精品制作高地。
要积极扶持微短剧,实施“跟着短剧游聊城”项目,打造“大聊之城”系列微短剧。要引入专业机构和外来资本,在聊城建设江北影视基地,为各地影视剧组提供拍摄服务。要发挥王仁君等聊城籍演员的明星效应,带动聊城影视产业的发展。要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完善全市统一的旅游智慧平台,实现一部手机畅游聊城。要推进跨界融合,将剧本体验、影视研学等融入品牌传播,借助影视节目的明星效应,将“两河之约”品牌推广与剧本杀、影视项目相结合,打造出“两河之约”文旅IP。
以“相许”为爆点
实施传播受众的创新策略
借助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契机,围绕“遇见、乡音、青春、匠心、烟火”五大主题,借助王仁君、郑丞丞、吴轲、@鲁生可畏等聊城籍名人、达人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聊聊我的城”“聊城,来聊就成”全民文旅宣推行动。依托同程旅行微信服务流量优势,推出“青春旅行荟”聊城青春潮玩卡,开展“有趣青年‘趣’聊城”推介活动,融合大学生喜爱的潮流元素,打造音乐节、啤酒节、美食节、非遗节等年轻人喜欢的新型消费场景,引爆“Z世代”来聊热情,进一步拓展“年轻朋友圈”,让更多青年“趣”聊城、“聚”聊城、“爱”聊城,在聊城就业创业。要借助高铁的开通,结合客源市场分析,探索“高铁+旅游”新模式,做好“心动聊城”“国潮聊城”“遇见聊城”“畅游聊城”等主题活动宣传,让“乘着高铁游聊城”成为热度潮流,让更多游客了解聊城、走进聊城、体验聊城。
以“相守”为节点
增强传播效果的持续动力
文旅康养,作为一种融合旅游和养老的新模式,在银发经济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两河交汇处,康养最佳地。聊城是一座被吉祥文化、康养文化、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环绕的城市,东阿阿胶、冠县灵芝、临清桑黄被誉为聊城“新三宝”。聊城要以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高品质康养产品和康养旅游目的地、集聚地。要做好“新三宝”的宣传推广、研学旅游,开发“两河之约”城市伴手礼,打响“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打响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高唐锦鲤大赛、“中医药在聊城”文化体验等文旅活动品牌,让聊城成为近悦远来的康养之城,以康养园区、康养基地、康养小镇为依托,打造一批品牌康养目的地,推动聊城发展成为全国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平原森林康养、乡村康养、美食康养的新地标。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