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
——全市民政系统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办一件实事,就暖一片人心,多一分力量。2021年,全面落实未成年人及儿童保障政策,市、县两级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在东昌府区、临清市、开发区、高新区4个县(市、区)试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下一步计划在全市推开。”近日,聊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在市民政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表示,要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市民政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突破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启动市殡仪馆公益性守灵厅建设项目,实施养老机构智慧消防提升工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市民政局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业务中,体现在细节上。清明祭扫期间,为市民开通6条免费服务公交专线、实行“鲜花换火纸”文明祭扫等便民服务;特殊时间节点,如遇“520”、七夕节,工作人员加班办理结婚登记;开展“让爱回家”活动,为1557名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发放“循环往复”定位手环;对4048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了智慧拐杖和助行器等适老辅助工具;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试点,为60名资助对象每人发放1万元助学金;列支专门慈善金,持续开展“关爱孤儿送温暖”“精准扶贫慈善助学”“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大学新生”等活动;推行“类家庭”儿童养育照顾模式,为孤残儿童提供稳定的情感庇护。
与此同时,婚姻登记实现网上预约初审和全流程免费;婚姻登记、残疾人两项补贴认定实现了“跨省通办”;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街道),对流程进行再造,一般救助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坚持试点先行,为663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探索实施“物质+服务”的新型救助方式;设立了“水城流动救助站”,动员1709名环卫工、1500名公交车司机、1320名出租车司机和300余名交巡警成为流浪乞讨人员的第一发现人、志愿者。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景志国表示,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重点做好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在用心用情为民上不断发力,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