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出民生项目“绩”与“效”
——冠县构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协同贯通工作机制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本报通讯员 任红梅 郭泽铎
“大沙河水利工程是今年初县人代会上票决出的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8.93亿元,总库容1260万立方米。在县人大常委会和县审计局的联合监督下,大沙河水库工程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12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为冠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工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源保障。”12月2日,冠县大沙河水库工程项目负责人杜更府感慨道。
近年来,冠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加快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投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构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协同贯通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城区道路建设、学校建设及重点水利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累计审计资金额18.63亿元,增收节支财政资金1794.89万元,有力推动了项目的高质量实施。
完善监督机制
同“织”联动监督网络
针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投资涉及资金量大、覆盖面广潜在风险多的实际,冠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财政资金预决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出台《冠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的意见》,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审计纳入每年向人大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重大工程领域构建“信息互通、工作协同、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性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实效。
强化沟通对接
同“定”监督工作重点
在今年初的县人代会上,全体人大代表票决出包括大沙河水库工程在内的10个县级重大民生项目。在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后,冠县审计局主动加强审计项目计划与人大监督计划的对接,听取并采纳人大监督的意见建议,聚焦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计划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要素保障、建设进度等重点领域,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项目重要关注事项,审计计划确定后,报冠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实现审计监督重点同频共振、有效衔接。
坚持提前介入
同“跟”项目全过程监督
在大沙河水库工程项目动工前期,冠县审计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运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结合无人船水下扫描技术,制作DOM和DEM模型,确保项目高标准开工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冠县人大常委会与县审计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实地察看现场施工情况、参观审计现场,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和工作短板,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规范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助推项目的高质量实施。
冠县人大和审计部门协同发力,前移监督关口,共谋实施方案,在监督内容上有机贯通,在监督实施中共享成果,发挥各自优势,构筑全过程监督体系。在冠县人大常委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冠县审计部门围绕代表关注,将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介入、事中跟踪的“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把每一个重大民生工程打造成优质精品工程。
做实做细人大监督,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冠县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支撑,探索召开重大民生项目满意度测评、选取审计整改重点问题部门向人大常委会单独进行报告等方式,增强民生项目监督合力,通过高标准监督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