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就群众安居乐居幸福底色
——我市城市建设亮点扫描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本报通讯员 张迪
近年来,聊城把城市提升工程作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之一,精心擘画城市发展蓝图,狠抓城市品质提升。如今,穿行在水城的大街小巷,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群众家门口,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水城市民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幸福之中。
丰富城市内涵 擦亮古城名片
今年春节期间,古城区人气爆棚。绚丽的灯光秀、热闹的文艺表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热闹的古城区了。”一周的时间,陈鑫和家人到古城区游玩了3次。城市的变化和更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多休闲放松的机会。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提升、历史建筑修缮、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古城区活力提升等工作。开放630个公共停车位,改造口袋公园和微景观23处,布展开放“微型博物馆”31处,在提升城市美观度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我市着力推动古城区住宅功能转化,印发了《古城区住宅功能转化补贴办法(试行)》《古城区精品文旅项目奖励办法(试行)》,通过装修补贴、租赁补贴等方式鼓励居民开展产业经营。围绕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开展各类综艺活动100多场次、常态化非遗演艺70余场次。开展“游感·古城”、国潮音乐节、梦幻灯光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集聚了人气。
改善人居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这个冬天,我们家里特别温暖。”居住在开发区滨河花园北区的业主们幸福感十足。
“不仅改了供水管道,还新建了集中供暖设施。”开发区建设管理部物业科科长秦绪朕介绍,该小区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积极吸纳业主意见,涉及近20项内容。为持续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我市还把落实物业管理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条件,以“红色物业”破解治理瓶颈,对无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实行托管服务。全市专业化物业覆盖率达到76%、业委会组建率52%,340家开展物业管理活动的物业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2021年,我市全面完成棚改工作任务,化解已入住未办证房地产开发项目31个,1.3万户居民具备办证条件。深化“交房即办证”改革,计划交付的项目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群众从“安居”到“乐居”,幸福感大大提升。
配齐基础设施 完善城市功能
3月2日上午,拓宽改造后的光岳路徒骇河大桥上车多不堵。“这要是以前早晚高峰时,不得堵成一锅粥啊!”车主孙晶感慨,“双向10车道宽阔畅通,上下班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和光岳路徒骇河大桥相邻,一座荷花造型的重量级桥梁工程——兴华路徒骇河大桥建设已经接近尾声。2021年12月10日,随着大桥挂索仪式的举行,这座国内首座应用碳纤维材料斜拉索的千吨级车行桥主体施工已全面完成。据了解,大桥的工期比预计提前了近2个月时间。
2021年12月30日,聊城市松桂大街跨徒骇河桥及附属工程建设启动仪式举行,徒骇河聊城城区段再添一座地标性建筑。中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财干路跨徒骇河大桥……2021年,我市计划新建改建桥梁17座,目前10座桥梁已经顺利实现通车。为切实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市城区还新改建道路56条,其中向阳路、奥森路等33条道路已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