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归是春和景明

■ 童谨袤

冬至,仿若岁月长河中一声幽沉的钟鸣。这一日,北半球被长夜紧紧拥抱,白昼如惊鸿般短暂,恰似一场与黑暗的幽会。

冬至之季,大地被寒冬裹上了一层肃杀的外衣,草木枯萎凋落,山川静谧无声。清晨的曙光,像是一位孱弱的行者,在酷寒的重重阻隔下,艰难地在天边划出一抹亮色,宣告着新的开始。凛冽的西北风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过,奏响一曲冬日的悲歌,却又似在为沉睡的世界唤醒那深藏的生机。此时,阳气恰似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冰封的大地深处,悄然萌动,蛰伏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严寒的舞台上,大自然依旧坚毅不屈。冰封的河面之下,鱼儿宛如灵动的精灵,身着银鳞铠甲,在冰冷刺骨的水域中自在穿梭,用无声的坚持,守望着春日的水暖波漾。那每一次摆尾,都似在与寒冬低语,诉说着对未来的笃定信念,仿佛在这冰寒的囚笼里,也能编织出关于春天的绮梦。而凌霜傲雪绽放的红梅,更是冬至的一抹绚烂亮色。那一朵朵红蕊,恰似璀璨的星辰坠落人间,又宛如炽热的火焰在皑皑白雪中熊熊燃烧。花瓣上凝着的霜花,像是上天馈赠的晶莹珠宝,更添其冷艳高贵。红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那香气幽远而绵长,丝丝缕缕在空气中蔓延开来,为苍白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浓艳的色彩。她亭亭玉立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如一位无畏的勇士,以坚韧为笔,以冰雪为墨,在寒冬的画卷上书写着不屈与奋进的傲然风骨,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慕,成为漫漫寒冬中最靓丽的一抹诗意。

在华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之中,冬至拥有着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在北方,冬至之日必食饺子。一家人欢聚围坐,一边擀着面皮、包着馅料,一边洋溢着欢声笑语。那一个个饱满丰盈的饺子,恰似装满幸福的小巧锦囊。饺子的形状仿若耳朵,传说食用饺子后,冬天耳朵便不会遭受冻伤。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餐桌,家的温馨暖意瞬间扑面而来。在南方,人们则更钟情于汤圆。白白胖胖的汤圆,寓意着团圆美满、幸福如意。甜美的馅料包裹在软糯的糯米皮中,每一口皆是甜蜜的滋味。饺子和汤圆,不仅仅是美味佳肴,更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对家庭团圆的珍视爱护。

“冬至大如年”,这句古老的俗语,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冬至深沉情感的大门。在这一天,祭祀先祖的仪式庄重而神圣,人们怀着敬畏与感恩,缅怀先辈的恩泽,在袅袅青烟中,祈愿家族繁荣昌盛,期盼来年风调雨顺。这些传承千年的习俗,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眸,是对未来之路的虔诚祈福。

冬至,是一场寒暖的交接仪式,是黑暗与光明的暧昧转换,是旧岁与新年的隐秘交替。当我们在冬至的寒夜,围坐在暖炉旁,品尝着美食,分享着生活的琐碎与梦想的宏大时,心中应满盈着对春和景明的炽热期待。因为冬至过后,那凛冽的寒风必将渐渐温柔,黑夜会慢慢退场,春天正带着繁花似锦的画卷,从时光的深处款款而来。每一片飘落的雪花,都是春的使者;每一次寒风的呼啸,都是春的前奏。我们在冬至的寂静里等待,等待着春和景明的盛大回归,等待着生命在新的轮回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那一抹春色,温柔整个世界,慰藉每一颗在寒冬中坚守的心。

2024-12-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1916.html 1 冬至之归是春和景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