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冬日
■ 王同举
一场大雪过后,四处银装素裹,百草伏下,万木枯折,一切生长的渴望都潜伏下来,天地间多了几分萧瑟与清冷。
田地里,稻草人歪歪斜斜地立着,麦苗在厚厚的积雪下安然睡去。菜园里,白菜割下了,萝卜也起出来了,只留下一片灰褐色的泥。抬眼望,天空低沉,云朵散淡,雪山高耸,勾勒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静谧无声的银白天地,是寒冬时节里最独特的乡村景致。历经冬雪的装点,村庄更具韵味,愈发古朴、素雅。
入冬后,农人纷纷为过冬忙碌地准备着。粮仓里堆满了谷子、大豆。火红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棒子结成串,一串串地挂满墙。地窖里,红薯、萝卜堆成了小山。这些来自土地的馈赠,这些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收获,都成了农家冬日里餐桌上的常客。男人们将自家养的肥猪宰了,切成块,再把塘里的鱼捉上来,一条条宰杀洗净。妇女们也没闲着,用盐等调料将猪肉和鱼精心腌制,再挂在屋檐下风干晾晒。那一串串腊味,成为冬日里乡村最美的风景线。
短暂的忙碌过后,农人们迎来了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老人们搬来小凳子,靠在墙根边坐下,眯着眼晒太阳,手中的收音机播放着悠扬的戏曲。妇女们则聚在一起,飞针走线,纳鞋底、绣鞋垫,相互探讨针线技艺。孩子们喜欢闹腾,就三三两两地聚在打谷场上,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欢闹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
岁时已深,风冷天寒,降雪频繁,河流开始逐渐冰封,土地也冻结了。人们不再忙于耕作,而是选择在这样的季节里围炉夜话,静静地聆听冬天的声音,默默地感悟时光的沉淀。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炭火闪烁,暖意融融,尽享冬日意趣。每至黄昏,男人就在屋内生起了火堆,邀来左邻右舍围坐。男人们捧了一杯热茶,一边品茶,一边聊聊地里的收成,聊聊来年的耕种规划。末了,就天南地北地闲扯。女人们手中还拿着未织完的毛衣,毛线在手指间穿梭,不时地唠上几句家长里短。孩子们总是坐不住,去谷仓刨出几只土豆,丟进火堆里烤,很快,土豆的清香飘满了屋子。
待到夜深,烤火的人也饿了,女主人就把一只大铁锅架上火堆,开始煮红薯粥。柴火正旺,火焰舔舐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不一会儿,粥就熟了,散发出一阵阵香甜的气息。大伙也不推让,一人盛了一碗,捧在手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乡村的冬日是寂静的。或许,正是源于这份寂静,让寒冬成为一个自省、积蓄的好时节。“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屋内火堆暖暖,屋外雪落纷纷。在这寒冷的冬夜,思绪也随着升腾的烟火飘向远方,或回忆往昔的艰辛与收获,或憧憬来年的希望,直至夜深人寂,唯有那未灭的炭火还在闪烁,见证着这平淡而又美好的乡村冬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