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杨增晖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持续深入,这一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例如,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如拍照、扫描、录音等方式进行科学留存,实现活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图景,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从而更好地传递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各种新媒体的兴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拓展文化传播范围,增强互动体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多元化传播渠道。
数字赋能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无限机遇,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例如,网络空间存在导致中华文化的表达浅层化、接受碎片化、理解片面化的问题;“信息茧房”中的文化有限流动,使得海外用户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出现标签化、刻板化的问题;国与国之间因数字技术发展不均衡,导致弱势国家出现文化“失语”“失声”现象等,这些都让文化出海面临诸多挑战。
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要抓住“红利”,规避“不利因素”,也要夯实“底座”,搭建“体系”,不断提升走出去的精准度,开拓文化出海的新路径。一是强化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文化出海,立意先行。要秉持文化自信与自觉,准确把握中国历史中形成的最本质、最精华、最具时代价值的文化元素,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实现数字赋能,摒弃数字和文化简单相加的思维模式,以文化发展为主轴,搭建多主体、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播体系。二是提升文化走出去的效率与效能。在现有传播条件下,文化信息的触达已不是主要障碍,信息触达的精准度和有效度才是核心考量因素。要对不同国家的跨文化传播对象进行细致考察,制定高匹配度的传播策略,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让中华文化超越文化边界,展现独特魅力。三是降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负效应”。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网络虚假信息,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壮大中华文化传播的主流声音;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全球数字治理,推动技术向善发展。
正如《黑神话·悟空》借助游戏语言顺利出海,出圈的是游戏,出海的是文化。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平台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火出圈”提供了原动力。我们要充分抓住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续写辉煌。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XTN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