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温度

本报讯 (记者 苑莘) 通过整合2200余个“圆新驿站、骑手食堂”等服务阵地,我市5000余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治理“同行者”。记者3月12日了解到,过去几年,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温度,增强了治理效能。

我市提前一年完成社区工作者配备目标,深化“地校社”合作共建,组建社工“优才营”,选树社区书记工作室42个,开展“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等活动500余次。搭建“有事来聊”载体,探索创建“熟人小区”“楼门文化”“幸福邻里”,全面推广“马扎议事”“大集协商”等经验,“有事来聊·一聊就成”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市着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靠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筑牢源头治理“防火墙”。把街道社区作为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统筹做好前端防范工作。搭建民生诉求“连心桥”。培塑“水城繁星”志愿服务品牌,聚焦“老幼病残”等群体,绘制民生地图,精准开展关爱服务。探索“社工+志愿”融合创新,优化“信用+志愿”模式,完善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机制。

试点开展“红扫帚”行动。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发动农民群众从房前屋后实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扫垃圾美化环境、扫陋习移风易俗、扫矛盾深挖隐患、扫问题解决诉求,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在移风易俗方面,我市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以“凝聚服务群众”为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了移风易俗。

2025-03-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6293.html 1 我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