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 静待花开

——访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黄婕

■ 刘德策

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秉承幸福教育下的朴素教育理念,以培养“十好少年”为特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构建特色幸福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了生活、劳动、红色、艺体、素养等五大领域课程,努力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就此,笔者访问了该校副校长黄婕。

问: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秉承幸福教育理念,学生具体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呢?

答:在生活方面,我校实行校长和老师陪餐制度。餐前,各班开展餐前教育,背诵古诗儿歌等,并将卫生习惯、文明用餐礼仪、节俭教育等内容纳入其中。餐后,引导学生自觉把餐具送到回收处,促其养成勤俭节约、自我管理、尊重劳动的好习惯。“学生吃得健康舒心,家长放心安心”是学校餐厅工作人员的心愿。

2023年度,学校餐厅荣获“山东省学校星级食堂”荣誉称号。同时,我们引入了“校园餐厅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找准食安管理痛点,以机器换人方式,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还有我们的午休课程,睡好觉,心定神宁精神好。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26个午休室,每个午休室配备空调,值班老师全程陪护。一二年级配备多功能午休凳,在老师的精心管理下,学生能够遵守纪律、保持安静,逐渐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问:在学生德育方面有哪些亮点做法呢?

答:升旗仪式和传统节日活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认同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我校将升旗仪式与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结合,形成系列化德育课程。

围绕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在清明节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学生自制小白花,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端午节期间开展粽香传情活动,学生在餐厅分组包粽子(邀请家长志愿者指导),培育家国情怀。通过将传统节日、重大节日与研学深度结合,德育活动不再“走过场”,而是成为学生触摸文化根脉、唤醒民族认同、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命化课程,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行铸魂”。

问:学校的阅读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请黄校长为我们介绍下学校阅读工程的具体内容。

答:我们学校实施“141大阅读工程”,第一个“1”,代表着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每周固定时间,语文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走进图书馆,在文字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沉浸式阅读,让大家真正走进书中,与作者对话,感受文字的魅力。

“4”,是每学期4本整本书阅读指导。学校精心挑选了适合不同年级同学阅读的经典书籍。从文学名著到科普百科,从历史传记到哲学思想,涵盖了丰富的领域。语文老师们会针对每一本阅读书籍,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引导大家一步步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会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分析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掌握阅读技巧。

最后一个“1”,即每本书开展一次成果展示。这是对同学们阅读成果的一次检验与分享。当大家读完一本书后,会通过制作手抄报、情景剧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通过成果展示,同学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创造力,还能从其他同学的展示中获得新的启发,进一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问: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学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答:身心健康是同学们成长和学习的基石,因此学校一直将学生心理健康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为给同学们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学校特别建设了心理咨询驿站。驿站配备了沙盘、小物件、沙发等专业设备,每一样都有独特作用。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还有另一重要身份——心理教师。他们时刻留意每位同学的心理动态,凭借日常相处的观察,敏锐捕捉大家情绪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有同学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班主任会在第一时间与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取得联系,迅速启动心理关怀机制。

学校充分利用饭前、饭后和课间休息等碎片化时间,邀请需要帮助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做客”。让同学们放下心理负担,以轻松的心态走进这个温暖的空间。在这里,心理健康老师会运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借助各类工具和方法,耐心倾听同学们的烦恼,为大家解开心结、疗愈心情,帮助同学们驱散心中阴霾,尽快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2025-03-18 ——访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黄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6565.html 1 幸福教育 静待花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