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题共答推动高质量发展
——冠县县委党校“三同三共”调研机制一览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张黎 张萌萌 郭立珍
常务副校长抓党校内涵建设项目——《强化高标准治学 打造“名师工程”》《凝聚党校优势 做足借力文章 提升调研咨政水平》获全市“优秀”等次;
在省市党校系统、市社科联课题结项20项,共计95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从三个维度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荣获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沃土”——整县域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冠县实践》获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
2024年,冠县县委党校与省委市委党校、县人大、县政协、县委政研室等建立多层级、广覆盖、有实效的联动调研工作体系,构建同题共领、同题共商、同题共解工作机制,教研咨政水平明显提升,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同题共答的新气象。
同题共领 系统发力
调研力量“合”起来
党校承担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冠县县委党校积极拓展调研平台,与智库部门开展联合调研。2024年以来,围绕经济发展、食品安全、基层治理、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展联合调研12次,撰写重点课题13篇。
调研前,与各部门面对面深入交流、热烈讨论,碰撞出一批“金点子”,确定全年调研主题;调研中,结合教师专业和兴趣,与合作部门组建联合课题组开展调研;调研后,召开党校校委会扩大会议,听取调研工作汇报,讨论研究调研报告,形成一致意见,并与联合调研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反复打磨,形成最终调研报告。
同题共商 集思广益
调研思路“活”起来
围绕深化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冠县县委党校联合县委政研室就“新农村业校”开展情况进行调研。课题组多次深入镇村一线,听取镇街负责人、工作人员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围绕深化功能定位、强化功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等方面共同找准裉节,形成有效对策,推动“新农村业校”活动走深走实,打通基层群众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为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县政协联合开展冠县“红石榴”民族工作品牌创建情况专题调研,先后组织宗教委员会、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教育和体育局、住建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3次,邀请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学校和红色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41人开展座谈交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总结形成多个兼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同题共解 常态长效
调研成果“用”起来
写好是为了用好。冠县县委党校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管用好用的政策、改进工作的举措、可操作可落地的课程,将调研成果从“纸上”真正落到“地上”。
该校将围绕中心工作、深挖本地资源形成的调研报告进行糅合、提炼,形成《在烈火中永生的62烈士精神》《新质生产力的冠县实践》《依托灵芝特色产业,助力冠县乡村振兴》等6个特色“本土化”课程,在各培训班次中进行讲授,受到学员好评。2024年以来,撰写的《全县设施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冠县税收情况调研报告》等7篇咨政报告获县委主要领导同志签批,与省市党校联合撰写的《冠县灵芝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被省委党校《教学研要报》刊载。
目前,冠县县委党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诚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12项有理论深度、有实践价值、能落地生效的优秀调研成果,这些成果正逐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