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为乡村振兴注入“兵力量”

■ 梁丽姣 刘朋利

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储藏着几十种速冻新鲜果蔬;“全副武装”的工人,认真挑选着优质农产品;几十名退役军人团结一心,规划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东昌府区梁水镇镇,有一个依托企业建立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该站发挥“导航站”“推广站”“加油站”的作用,带领乡村致富,走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导航站——乡亲致富的指路灯

3月14日,聊城市农优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十几名女工戴着手套、防尘帽、口罩,坐在板凳上,左手拿着平菇,右手拿着小刀,利落地削掉平菇的根茎。

5名工人在分拣台上挑选着优质的平菇,分拣后的平菇称重装箱,在机器上切成片状,在传送带的运转下,20多分钟后,新鲜的平菇片完成速冻,每一片平菇都被一层白霜包裹,水分被牢牢锁住。

“农闲时来这里上班,每天能赚100多元钱,就在自己家门口,一个月下来能多赚3000多元钱。”退役军人家属苏广红在深加工车间工作,除了种地的收成外,她每年能多收3万多元,腰包鼓了,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在退役军人邢涛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集水果蔬菜菌类种植、加工、速冻、保鲜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产品远销海外。在东昌府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该公司建立了“农优源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解决了附近村庄3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平均增收3500余元。

推广站——小村庄的大产业

“地里已经施好肥了,现在就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准备种第一茬秋葵。”3月14日,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王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化池来到服务站,跟邢涛聊起村民铆足干劲种秋葵的场景。

王化池是一名“兵支书”。王庙村相对偏僻,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收入微薄。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王化池一直在寻找致富的门路。

2020年10月,受海关药物残留标准调控影响,农优源公司加工的600吨秋葵积压。“药物残留是源头问题,只有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达标。”邢涛把目光锁定在“兵支书”“兵委员”身上,组织他们前来参观、培训。

王化池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参加了观摩,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链让他们眼前一亮,在了解到企业还为种植基地提供种子、技术、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后,他和村内党员干部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培训结束后,他一有时间就来找邢涛取取经。“到了这里感觉很亲切,都是当过兵的人,肯定错不了,我相信他。”在对种、管、销有了全面了解后,王化池对村里的发展有了信心,发动12户村民,流转60亩土地试种秋葵和毛豆。

“之前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一亩地顶多收入1000元钱,但是种上秋葵,保守估计,一亩地一年至少能多收4000元钱。”王化池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

加油站——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咱们的志愿服务要长期坚持下去,得有资金支持,但是这些资金从哪来?”

“有时间有精力的退役军人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在经营中抽取部分资金,放到志愿服务的单独账户,志愿服务就有了本钱。”

……

3月14日上午,在服务站接待室里,邢涛和几名退役军人围坐在一起,这些退役军人都是该服务站“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探讨着志愿服务发展的路子。

确定了发展模式后,张宗杰、穆胜强等几名退役老兵先后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创业的平台,帮助部分退役军人解决了就业以及生活上的难题,让他们有了归处,同时也组织他们在工作之余继续发挥光和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服务站就是我们退役军人的家,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现在这个团队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在一起干事创业信心十足。”曾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退役军人张宗杰有感而发。

像这样的“特色”服务站,全市还有十几个,他们依托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大显身手的阵地,为农村退役军人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渠道和服务保障,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大作用。

2022-03-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06.html 1 为乡村振兴注入“兵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