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长城的“红色”情怀

■ 梁丽姣 刘朋利

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凤凰集村有这样一处特殊的小庭院,它幽静美丽,屋内外到处摆放着老物件和书画作品,浓浓的红色剪影萦绕在眼前,这里就是凤凰集村的“红色博物馆”。村民解长城是这个红色庭院的“主人”。

解长城1979年参军,1983年退役,曾在部队当过侦察班班长,现在他是凤凰集村党支部委员、东昌府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我们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当时全村一共700余人,正式参加抗战的就有100多人,团级以上干部就有十几名,是日军重点扫荡的村庄。”讲起村里的革命事迹,解长城滔滔不绝。

解长城的父亲解树菊曾任凤凰集村党支部书记12年,自1960年起,义务担任村里烈士陵园(现为东昌府区烈士陵园)讲解员,每逢有人来参观学习,他都会讲述凤凰集村当年发生的故事。父亲去世后,解长城将他们多年来搜集整理的文字资料、老物件、村庄发展历史记录等按照分类放进展柜。

这几年,解长城一直为此忙碌着。他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自筹资金建设“红色博物馆”,系统展示发生在凤凰集的战争故事和烈士事迹,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3万余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我始终认为将红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解长城坦言:“打造‘红色博物馆’,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凤凰集村的红色文化,让年轻人不要忘记艰难的历史岁月。我很乐意把庭院的每个角落打造得美丽又有红色气息,让它成为供全社会参观学习的红色基地。”

“我们以‘红色凤凰集,英雄古村庄’红色文化为主题,给村里14条胡同起了名字,如凤凰胡同、孝笑胡同、退役军人胡同等,每条胡同一个展示主题,通过绘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在胡同墙壁上展现出来,阐释红色历史、表达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解长城说。

除此之外,他还计划把村头的枣树林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看着这些枣树,解长城说:“这些枣树好多都有一百多年了,它们见证了村里的抗战历史。把这里建好后,让学生、游客参与纺线活动和游击队训练等互动项目,接受红色教育,挺好!”

2022-03-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10.html 1 解长城的“红色”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