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分层走班促成长 因材施教谱新篇

——聊城文苑初级中学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纪实

■ 岳耀军 郭富顺

面对初三学生升学分流的关键期,如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如何破解传统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难题?聊城文苑初级中学以创新作答,在初三年级推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个性化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动态分层、精准施教,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赛道。

因需而变

一场教学组织的深度重构

“同一进度、同一教法下,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加剧,教师也难以兼顾不同层次需求。”3月28日,谈及改革初衷,聊城文苑初级中学校长王长先说。聊城文苑初级中学以“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为宗旨,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根据孔子因材施教学说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

该校根据学生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成绩,结合学生现有学习基础、学习潜力、知识接受能力等,将行政班(原班级)学生按学科能力分为A(基础夯实)、B(能力提升)、C(特长发展)三个层级,实行“教师建议+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

王长先表示,分层走班不是划分等级,而是尊重差异。分层也并非“一锤定音”,学校建立动态调整规则,以期中、期末成绩为基准,结合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过程性评价,学生可申请升层或调层,以便做到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孩子都发展,让每个孩子都闪光。

精准施策

让每一层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分层走班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的精准适配。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学校采取分层集备的方式,实施青蓝工程、同课异构,让学生拥有最好的知识获取方式。A层侧重基础巩固,采用“小步慢走+反复强化”策略;B层注重知识迁移,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设计梯度练习;C层则聚焦思维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则采取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团体作战优势,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在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中等学生会更有针对性;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得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分层后课堂效率明显提升,A班学生敢提问了,C班学生讨论更深入,教师备课更有的放矢。”初三年级组一名数学教师称。

成效初显

从“被学习”到“主动成长”

聊城文苑初级中学分层走班制带来多重改变:任课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活动。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分层走班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避免了两极分化、恶性循环,学生获得感增强。

从“齐步走”到“个性化赛道”,聊城文苑初级中学的分层走班制改革,正以科学的分层、动态的管理、精准的教学,诠释着“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在这场面向未来的教育探索中,没有“标准件”,只有“成长无限可能”的生动注脚。

2025-04-01 ——聊城文苑初级中学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7337.html 1 分层走班促成长 因材施教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