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高唐县

探索“培训+岗位”社会救助模式

本报讯 (记者 刘晓伟 通讯员 盛殿华) 4月27日记者从高唐县获悉,该县创新推出“救助+就业”机制,通过精准帮扶、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等举措,帮助低保、特困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探索出具有县域特色的服务型社会救助新路径。

4月21日,在高唐县姜店镇盐场村的“幸福工坊”里,数十名特殊务工者正专注地做着手工粘花。刘悦之的妻子作为聋哑残疾人,通过加工村内手工活,每月增收五六百元。“能在家门口靠手艺挣钱,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刘悦之感慨道。

这一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正是高唐县民政局创新推行“救助+就业”帮扶模式取得的实效。该模式以精准识别为起点,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动态监测体系,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机制,精准定位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意愿的未就业困难人员,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被动申请向主动发现帮扶需求转变。

为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高唐县设立“帮扶课堂”,开展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等“短平快”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困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各镇街设置“就业驿站”,联合村(社区)为培训后的困难群众提供岗位推荐联络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帮扶,提供原料上门、成品回收服务。成功就业后,困难群众人均月增收500—1000元。

为消除困难群众就业的后顾之忧,高唐县建立“监测+兜底”长效机制,推行“就业跟踪两年行动”,对就业的救助对象落实6—12个月低保渐退政策;实施“就业成本抵扣”,核算家庭收入时扣除必要就业成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因失业、疾病等再次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立即启动临时救助响应。通过多管齐下,高唐县有效激发困难人员依靠自身努力脱困解困的积极性。

2025-04-29 高唐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8881.html 1 探索“培训+岗位”社会救助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