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意研学线路
本报讯 (记者 赵琦 通讯员 朱珠) 4月30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聊城市光岳楼管理服务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签约仪式上,双方确立了“文化传承、立德树人、资源互惠”的合作宗旨,将在思政教育、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
“此次合作可以串联光岳楼及周边文化地标,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意研学线路,通过沉浸式实践教学,实现文物资源向育人资源的转化,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与志愿服务岗位,也希望大学生以青春视角创新助力文化传播。”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苗艳红表示。
“希望双方能够依托光岳楼深厚的文化积淀,整合优秀师资力量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将建筑历史、文物保护实践等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实现党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协同创新。同时,也期待通过校地协同,让青年学子在了解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华敏表示。
“此次合作是光岳楼从‘静态守护’转向‘活态传承’的重要突破。中心将通过引入高校智力资源与青年创新力量,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教育体系的融合路径,使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育人沃土。”光岳楼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福红说。目前,双方已启动首期合作项目,包括组建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开发特色文化活动等。未来将持续探索可推广的文教融合模式,推动光岳楼从历史地标向文化育人高地的转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