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以技术改造点燃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 王凯 闫振 程宇) 5月5日,记者在聊城市至诚蔬果有限公司的预制菜生产车间看到,清洗杀青线、全自动罐装线、全自动包装线正高效运转。这家深耕蔬菜定制食材供应链的莘县企业,去年投资改建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从传统加工向“科技厨房”的转型。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能耗可降低30%。如今,企业生产的预制菜成功占据京津冀、江浙沪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日产量达30吨,带动150余人就业。
“智能化改造让我们的产品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通过精准控温、无菌罐装等技术,蔬果保鲜期可延长至原来的2倍,客户复购率提升了40%。”公司总经理陈峰说。
同样在技改浪潮中焕发新生的,还有聊城东大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阳谷县传统禽肉制品加工企业,面对国内外订单激增的情况,公司去年投资1.6亿元启动年产5万吨预制菜(肉制品)加工项目建设,引入3条智能化生产线,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新产线投产后,单台设备产能提升30到40吨,日均产量突破100吨,产品涵盖3大系列10余种品类,销往国内流通、团餐等大型企业,年产值预计增长超50%。
“技改后的生产线效率翻倍,还能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实时采集。通过智能系统分析生产数据,我们能精准控制每道工序,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真正让传统产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公司生产总监王立钊说。
从蔬果加工到肉制品生产,技改“强引擎”正驱动聊城传统产业加速升级。近年来,我市紧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锚定“基础再造、制造焕新”目标,大力推进工业技改,探索建立新质生产力监测体系,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聚焦有色金属、绿色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传统产业,推行“一业一策”精准改造。
今年一季度,聊城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4.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5位。从设备更新到流程再造,从节能降耗到数字赋能,聊城正以技改“小切口”推动产业“大变革”,让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活力,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