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赋能成长

——聊城市华育高级中学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 刘德策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民办高中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聊城市华育高级中学正以“精准施策”“多元育人”双轮驱动,构建特色化办学路径。这种探索不仅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满足社会对个性化、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创新答卷。

精准施策,构建数据驱动育人体系

华育高中的精准化教育,始于对学生特质的深度解码。学校通过建立的“三维评估模型”颇具代表性:通过智能学情分析系统追踪学业轨迹,心理测评平台解析认知特征,生涯规划系统挖掘潜能优势,形成每位学生的动态成长画像。在此基础上,实施“靶向教学改革”——针对学力差异开设A/B/C三级课程模块,为偏科生定制“学科补偿计划”,为特长生设计“专业强化路径”。依据自身生源特点,共设计规划五大成才路径。

这种精准化培养需要教育智慧的支撑。学校建立“1+1+N”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生涯导师,联合家长形成教育共同体。“物化”专项生案例显示:通过语数外物化五个重点学科数据分析诊断,开设英语、俄语两个方向的外语体系教学,融合“数学专项提升”系统,匹配专业集训时间节奏,助力学生考入心仪的本科院校。艺术特长生案例显示:通过对其文化课薄弱环节的智能诊断,学校开发了“艺考文化课强化系统”,配合专业集训的时间节奏,最终助力学生考入各级艺术体育院校。

多元育人,搭建多维立体成才通道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机遇,华育高中正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传统模式,构建“立交桥式”升学体系。学校打造的“多元成才计划”包含五大路径:985、211双一流方向,文化类本科方向,艺体类本科方向,高职类本科方向,国际类本科方向。这种结构性变革使毕业生去向从单一高考拓展到10余种升学选择。

在育人维度上,学校着力培育“T型人才”:既有扎实学科根基,又具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开发的“螺旋式教学体系”颇具特色:基础层是以“导学案”“挑着练”为代表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发展层是“专题卷”为代表的校本化学科模型思维培养集群,创新层则是以“能力卷”“高考仿真卷”为代表的情景化问题学习。学生通过完成各层面的路径任务,形成不同层次螺旋上升的基础能力、运用能力、高阶能力、高阶能力群、学科素养。

机制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

特色化办学,需要系统性机制保障。学校建立的“双螺旋教师发展模型”值得借鉴:教学能力提升与教育技术创新同步推进,教师既参与“精准教学工作坊”磨炼差异化教学技能,又通过“教育科技实验室”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和AI赋能工具。这种赋能机制使教师转型为“教育设计师”,能自主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

在民办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关键期,华育高中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强管理、全育人、高质量、有特色,精准施策与多元育人的深度融合,不断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升学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生态。当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当每所学校都能形成独特的育人模式,中国基础教育的百花园必将绽放异彩。未来,聊城市华育高中将以更智慧的因材施教、更开放的育人格局,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创新篇章。

2025-05-13 ——聊城市华育高级中学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495.html 1 精准施策 赋能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