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成就大产业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5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东昌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小丽现场展示葫芦雕刻技艺,技惊四座,引得游客叫好声连连。
此次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东昌府区全面呈现了葫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除近距离观赏葫芦雕刻技艺外,观众还可通过VR技术体验葫芦种植基地的物联网管理。现场还演示了用户在线定制个性化葫芦产品的过程,凸显“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并存”的工业互联网优势。
依托丰富资源,东昌府区着力拓展葫芦产业链,推动传统葫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模式,建设“范制”葫芦示范基地,实行“种、加、销”一体化运营,把分散加工的家庭式作坊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园区。同时,葫芦种植户主动走出去,在新疆、陕西、山西等地建立种植基地,助推葫芦产业发展为聊城及周边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实施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引进青岛海尔卡奥斯集团,打造全国首家葫芦文化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葫芦行业全流程、全要素的“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和产品便捷查询、供需精准对接服务,以数字赋能东昌葫芦标准化、高端化、品牌化转型。通过全面整合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打造集葫芦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葫芦产业示范区。
如今,东昌府区葫芦产业综合效益达到16亿元,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集散效应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