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学校中生长 在生活里绽放

——冠县烟庄中学校园文化剪影

■ 刘德策 庄现贺

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应从学校自身的“土壤”里自然生长出来,成为独一无二且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它需要有故事、有根脉、有风景、有活力,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中学始终紧扣“五心”幸福教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具有独特魅力的幸福校园文化,让文化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滋养每一位师生。

让故事“活”起来,感悟文化记忆

文化要“活”,首先要有人情味和记忆点。校园内焕然一新的主干道,承载着一位杰出校友的深情厚谊。作为该校94届毕业生,王晓林主动捐资35万余元,铺设了约5000平方米的柏油路。这不仅仅是学校硬件的改善,更是一堂生动的感恩与担当课。王晓林心系桑梓,去年还曾回校作题为《相信梦想的力量》的励志报告,用亲身经历点燃学子梦想。这条路,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无声地讲述着“饮水思源”的故事,感召着在校师生。

同时,学校赋予道路以文化灵魂。融入“天地人”的哲学思想和经典书籍的智慧,将方位标识与文化底蕴巧妙结合,精心设计道路名称。每条路名都力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与建筑功能相呼应:科技楼前的星驰路,化用《滕王阁序》中的“俊采星驰”,呼应科技楼创新人才培养定位;英才楼前的琢玉路,源自《礼记》的“玉不琢,不成器”,契合英才楼育人功能。师生日常行走在校园道路上,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让根脉“活”起来,挖掘文化底蕴

文化要“活”,离不开深厚的地域根基和精神传承。烟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学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战国时期孟子在此晓谕景春、论“大丈夫”之道的典故,融入校园文化。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箴言,穿越千年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铸就精神铠甲的宝贵财富,帮助少年们在纷扰中守正心、行正道、养正气,为成长注入深厚的文化底气。这份根植于本土的古老智慧,正“活”化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强大精神力量,赋予他们勇担使命的文化自信。

让风景“活”起来,营造文化氛围

文化要“活”,需要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载体。学校着力打造“会说话”的风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学校的墙壁、走廊、台阶都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台阶文化。教室内布置多处图书角、置物橱,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特别是三处门厅设立的“快乐读书吧”,让书籍触手可及,使阅读真正融入生活。这些景观与文化设施,绝非静态的摆设,而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初中生成长的关键期发挥着多维度的积极作用,滋养着有品位、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体。

让成长“活”起来,文化激励信念

文化要“活”,最终要体现在人的成长上。学校创新评价机制,让成长看得见、可激励。“心向幸福生长”的“五育之星”宣传栏,醒目地矗立在校内最显眼的位置。这些闪耀的“星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通过民主推荐层层遴选出的、学生身边的榜样。他们或在德、智、体、美、劳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在综合发展中绽放光彩。

“五育之星”宣传栏鼓励每一名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优点并不断放大。这种源于同伴、贴近生活的榜样激励,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他们明确人生方向,让追求卓越的文化在动态的评价和真实的榜样中“活”起来。

2025-06-17 ——冠县烟庄中学校园文化剪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1556.html 1 从学校中生长 在生活里绽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