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跑亩均效益 保供应急物资
——市工信系统聚力重点任务持续攻坚突破
■本报记者 李兆宪
本报通讯员 刘丽敏
2024年,顺利完成全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2024年,被评为A类的22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89.0亿元,同比增长9.9%;
2024年,被评为D类的96家企业实现等级突破;
……
7月1日—2日,全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与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专题活动在我市举办。期间,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表作交流发言时,公布了上述数据。
“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聊城市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攻坚突破,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创新思路举措,于2024年顺利完成全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成熟的工作体系,评价模式日趋完善,差别化政策推进资源要素优化成效初显。
为推进工作落实,我市结合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在评价权限、评价办法、评价细则、评价指标、审核流程5个方面优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模式;围绕价格、税收、用地、信贷和资金扶持5个方面,推出7项差别化政策,正向激励A类企业、倒逼整治D类企业,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2024年度,累计为161家A、B类优质企业降低税款192.67万元,为14家A、B类优质企业优先供地1218.30亩。
同时,我市坚持优化发展生态,确保“精细化服务”。在培育优质企业方面,构建全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共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83家、单项冠军企业86家、瞪羚企业97家,连续3年新增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总体数量较2021年底增长了近10倍。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搭建“1+4+12+7”的工作架构,共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3个,其中临清中小轴承产业集群、阳谷铁路输电设备产业集群、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聊城市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在深化实数融合方面,创新构建“1+N+X”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体系,全省首创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累计推动近300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8家,东阿阿胶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2025年全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与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专题活动在聊城举办,是对我市高质量完成2024年评价工作的肯定。活动期间通报了2024年应急物资保障平台使用管理情况,总结了全省“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并就2025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优化评价指标设置、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严格评价程序上下功夫、求实效。
活动现场,技术专家针对“亩产效益”评价系统和应急物资平台进行了操作培训,与会人员交流工作思路、研究工作难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当前,我们正在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蝶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类突发事件,我市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强化重点企业生产调度,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快、供得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解志超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持续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