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

创新举措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本报讯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郭龙君)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要求,立足党建引领、着眼凝聚群众,不断探索移风易俗工作新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7月4日,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汇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移风易俗主题展演现场,由“小戏小剧‘道’我家”文艺团队精心编排的《祖国的大建设》《抬花轿》等剧目,以传统戏曲为载体,将婚丧嫁娶新风尚、勤劳致富新理念融入生动表演,展现乡风文明建设成果,传递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的价值导向。当地还定期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以传统葫芦剪纸为载体,将“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与“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理念巧妙融合,在作品创作中让村民们感受非遗魅力,深入理解移风易俗内涵。

“移风易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我觉得用戏剧这种鲜活的艺术形式,把高价彩礼压垮普通家庭、大操大办造成资源浪费这些现实问题搬上舞台,这就像一面镜子,能让观众在看戏时自觉地对照和反思。我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看到文明新风不仅能减轻生活负担,还能让日子过得更有温度、更有尊严。”道口铺街道永兴艺术团演员李贵吉说。

移风易俗,难在破旧立新。高马新村将文明创建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清单”,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明确“喜事早饭限4桌、丧事一律大锅菜”的刚性标准,取消传统大棺材改用环保小石棺,年均让村民节省开支超20万元。文明扎根,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当地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非遗传承”文化阵地,在寻“道”农场、天“道”露营地开设农耕体验课,累计开设“田间课堂”40余场,吸引500余人次参与,让村民在播种收割中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以‘三上三下’民主机制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规范婚丧标准,同时创新信义积分兑换制度,联动商户激励文明行为,近年来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400余次,发布移风易俗短视频3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道口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广烈介绍。

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重在融入日常。我市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面向群众征集节目,用“群众为主角、群众演给群众看”的方式,变彩礼压力为发展动力,通过示范效应扭转攀比风气。对红白理事会成员开展集中性与常态化培训,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意见征集、问卷调查、村民座谈、投票等形式,推动将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细化倡导性标准,广泛推广“美德信用+移风易俗”模式,加强信义体系建设,将彩礼情况、节地安葬、婚丧办理、文明婚庆等红白事办理事宜纳入居民信义管理体系,推动形成自治有章法、监督有队伍、引导有载体、奖惩有机制的移风易俗新格局,促进实现婚丧礼俗规范化、村规民约实效化、文明新风常态化。

“未来,我们将强化区统筹、镇主导、村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统一红白事文明节俭操办标准,组织群众全面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将移风易俗全面融入信义积分系统,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结合,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东昌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文萍表示。

2025-07-09 聊城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663.html 1 创新举措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