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耕耘在党建沃土上

——记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路守军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陈清辉

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中书写精彩;他以三尺讲台为桥梁,让党的理论在基层生根发芽;他借文化之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他就是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国电聊城公司副总政工师路守军。今年“七一”前夕,在集团公司“两优一先”表彰中,他第三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证书。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在路守军眼中,基层党建工作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关键支点——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将其作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点。

路守军推动成立“红色动力创新工作室”,汇聚了12名党员技术骨干和党务工作者,围绕“党建+创新”开展课题研究。他们开发了《红色引擎赋能青年成长成才》《党员量化积分提升支部工作实效》等4门微党课,成为党建与生产融合的“孵化器”。工作室成立4年来,先后完成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党员和党员设备身份双亮》等11项课题,其中3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项获得山东公司表彰。

“党建工作要做实、要创新,就要贴近中心、深入基层,‘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音对音’代替不了‘心连心’。”2024年5月,在首届全国党务工作者论坛上,路守军分享经验时说。针对党务人员流动快、经验不足的问题,路守军开发了《国有企业党务人员素质锻造提升》课程,着力解决“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出彩”的问题。课程中包含“问题与方法的思维导图”“实操与实效的评估模板”等“导航式”操作图,成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实用指南。近年来,路守军累计授课50余场,培训党务人员超3000人次,参与编辑的《提升支部战斗力可以这么干》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必备书籍。

在路守军看来,文化活动是党建工作的“柔性载体”,能让红色信仰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职工内心。由他牵头与孔繁森纪念馆的“馆企共建”、与市委讲师团的“团企共建”,成为聊城公司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活动。由他原创的《使命》在集团公司“司歌”征集活动中获得歌词类二等奖。2024年,他担任总策划,统筹山东公司新春联欢晚会、聊城公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英雄》《我和我的祖国》等原创节目引发职工强烈共鸣,让党建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路守军常说,党务工作者“要专心做政治明白人,要专业做党建内行人,要专注做职工贴心人”,要让“主旋律”成为“高频率”,让“正能量”形成“大流量”,让“好声音”变为“最强音”。

在路守军的办公柜里,一本封面已经磨破的《党支部工作手册》格外显眼,第34页夹着2002年6月他首次主持支部会议的记录,泛黄纸页上的红笔批注,记录着他对党建工作的执着与严谨。“党务工作者的舞台在基层,只要能让红色堡垒更坚固,让党的旗帜更鲜艳,再苦再累都值得。”

从检修车间一线职工成长为党支部书记、政工部主任、副总政工师,从党务管理到培训授课,从职工眼中的“老政工”“党务通”到行业中的“党建专家”,路守军始终耕耘在党建沃土上,步履铿锵、初心不改。

2025-07-09 ——记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路守军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669.html 1 耕耘在党建沃土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