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花开花 让树成树

——市妇联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本报记者 娄小皓

如何激发孩子内驱力?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7月8日,在阳谷县狮子楼街道金园社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齐鲁师范学院小学教育负责人滕秀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案例,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提供了实操性建议与方法。

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聊城市妇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少年儿童心向党”为主题打造“呵护幼苗 共助成长”工作品牌,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有力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筑牢机制根基,夯实权益保障网

坚实的制度保障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聊城市妇联着力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守护未成年人发展权利。在政策层面,成功推动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家庭教育五年规划,为全市家教工作擘画清晰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资金投入是落到实处的关爱。近三年,市妇联争取市县财政资金180余万元助力家庭教育,并通过“春蕾计划”募集善款380余万元,惠及2350人次困境女童。家校协同机制实现突破,联合教体局推出家校共育新举措,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辖区学校与社区家长学校的阵地、师资、课程“三共享”,优化育人生态。建立“1(妇联)+N(多部门)”协同机制,厘清部门职责,统筹各方资源,共同下好家庭教育工作“一盘棋”。

打造硬核平台,织密服务支撑网

7月4日,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水城育家托育中心,5个孩子在2名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手指律动操。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如何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等问题越发突出。为此,市妇联探索在社区开展托育、托管服务,“水城育家”托育品牌应运而生。同时,市妇联参与山东省《3岁以下婴幼儿生活照护托育服务规范》标准制定,推动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高质量发展。

“助当下”还要“利长远”。市妇联推动阵地建设与专业力量双管齐下,夯实服务基础。成立山东省首家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带动11处县级中心全面铺开。创新联合司法系统,实现乡镇家庭教育法治工作站全域覆盖。联防联动筑牢安全防线,携手公检法司创新设立“水城润禾”家教指导站、家庭教育检察工坊,并建立涉家暴警情双向推送机制。队伍培育成果丰硕,组建11支专业服务队,动态优化3000余名志愿者,培育579名市县家庭教育指导师,赋能培训超百场。品牌引领效应凸显,“童友好 聊未来”品牌助力聊城跻身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针对留守困境儿童家庭,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定期走访、“一对一”指导,确保关爱无死角。

创新活动载体,激活成长能量场

7月9日,市妇联“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活动走进聊城市人民医院,为这里的500余名职工带来一道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

没有花从一开始就是一朵花,没有树从一开始就是参天大树,市妇联深谙此理,精心设计丰富活动载体,有效激发家庭的内生动力。

举办“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500余场次,常态化进村入社开展家教讲座、亲子实践4000余场,惠及15万余人次。首创“爱心妈妈+”精准帮扶模式,各级专职妇联干部全员参与,2447名“爱心妈妈”形成“1+1+1+N”关爱联合体(1名爱心妈妈+1名家教指导员+1名志愿者+N名儿童),通过家访电访督促监护责任,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心理支持与安全守护。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积极组织各级妇联举办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主题沙龙等文明实践活动。举办聊城市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演出、家庭亲子趣味运动会、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童声合唱比赛、女童关爱普法行等活动,覆盖40万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守护。市妇联将继续发挥“联”字优势,将家教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创建与留守儿童关爱大局,在突破中谋长效,于实干中塑品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2025-07-21 ——市妇联多措并举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280.html 1 让花开花 让树成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