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唐县:“法院+综治”共筑多元解纷新格局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希玉 陈瑞娟) “没想到这么快就给解决了,真心感谢法院和综治中心。我们是外地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多亏了你们!”7月14日,在高唐县综治中心调解室里,黄某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不已地说。
黄某等4人诉曹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因曹某未能支付劳务费产生纠纷。在高唐县综治中心启动联动机制后,高唐县人民法院与县综治中心合力抽丝剥茧,最终化解积怨,让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案件办理过程中,高唐县综治中心调解员认真梳理矛盾焦点,耐心倾听原告黄某等4人的诉求,逐步构建调解思路,缓解当事人双方对立情绪。当调解进入僵持阶段,该院法官及时介入案件,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对案件走向及诉讼风险进行预判评估,共同制定出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双方实际承受能力的最优方案。
该案的矛盾焦点是因发包方未支付被告曹某工程款,导致曹某无法支付原告黄某等4位农民工劳务费。案件关键点在于发包方是否同意在工程款中垫付并扣除劳务费,该院法官和县综治中心调解员经多方联系最终找到发包方。在一番沟通协调后,发包方最终同意在工程款中垫付并扣除劳务费。
鉴于原被告双方均身处异地,为降低诉讼成本,该院巧用微信群,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履行。该案原告黄某等4人只进了“一扇门”,最终成功拿到了劳务费。这种“一站式”的解纷模式,省去了当事人奔波之苦,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让当事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高效、低成本的矛盾解决方案,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这起案件仅是高唐“法院+综治中心”联动解决纠纷案件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基层矛盾复杂多变、诉求交织叠加的治理难题,高唐县积极探索构建综治中心与法院“双向奔赴”的联动化解机制,综治中心发挥其“枢纽”作用,依托遍布城乡的网格员队伍,对潜在风险进行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第一时间感知社会矛盾的温度与脉搏,一旦排查出可能涉诉或需要专业法律支持的复杂疑难事项,立即启动“吹哨”机制。高唐法院积极响应,指派经验丰富的法官或法官助理“报到”综治中心,形成“前端精准摸排+后端专业支撑”的协同化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