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牵手民族风 冠县剪纸新疆“圈粉”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一方红纸上,一把剪刀轻快游走,转眼剪出一朵石榴花——7月16日,在新疆图木舒克市“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推介会现场,维吾尔族群众木沙艾力拿着自己的剪纸作品,眼睛笑得弯成了月牙。会场上,山东冠县剪纸艺术亮相后,一时间“圈粉”无数。
此前一天,冠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俊华带着团队,把剪纸艺术带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吾尔族小姑娘排力扎提穿上她们设计的剪纸披风,高兴地跳起了新疆舞。伴随着灵动的舞蹈动作,凤凰戏牡丹的纹样翻飞,成了沙漠中最亮眼的风景。在那拉提草原,“喜上眉梢”“鱼戏莲云肩”等纹样的剪纸作品,与草原的辽阔碰撞出独特韵味,引得路过的游客争相举起手机拍摄。草原的广袤与剪纸的细腻相映成趣,两地文化跨越千里在此交融。
近日,以“珠水润天山 万里粤新情”为主题的“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2025年图木舒克市特色优势产品(唐王古瓜)推介活动举行,冠县剪纸作为山东非遗产品代表受邀参与。“剪纸作品表达的吉祥寓意,和新疆的祝福语有相通之处。”刘俊华边铺开卷轴边介绍,《九鱼福》《九龙福》等传统剪纸作品透着喜气,而《石榴抱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剪纸》《中华大家庭》等新作,把民族同心的意象剪得栩栩如生,《中华富强福》《同心共“祝”中国梦》《国之重器卫九州》等作品,则展现了民族复兴的美好图景。
这场文化相遇不只有剪纸。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古瓜摆在隔壁展位,阵阵香甜幽幽传来。非遗剪纸与当地特产同台,让推介会成了热闹的“文化集市”。“以前只见过窗花,没想到剪纸作品还能被做成披风、卷轴。”在非遗展示区,冠县剪纸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一位维吾尔族群众在体验完剪纸后,兴奋地说:“以前只是听说过剪纸,今天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剪了一朵灵动的石榴花,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太有意思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
从沙漠到草原,从展台到指尖,冠县剪纸在新疆圈粉众多。推介会期间,刘俊华的剪刀也一直没停,她打算把新疆的胡杨、葡萄都剪进作品里:“文化就像剪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剪出最美的图案。”如今,沙漠里的剪纸披风与草原上的舞蹈、展台前的欢笑共同构成了剪纸里的线条,把山东与新疆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刘俊华表示,未来,她将继续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冠县剪纸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