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护古树名木

■ 刘学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们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城市历史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与科研价值。保护古树名木,本质上是对文明记忆的守护,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维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陕会馆,馆内有4棵国槐古树,其中2棵已有五百年树龄,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然而,漫长岁月中,受自然侵蚀等因素影响,部分古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长衰弱和损伤现象。我市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于2025年4月开始筹备,经过专家多轮论证,制定了《国槐古树保护与复壮方案》,并于6月中旬开始施工,于7月1日圆满完成。让历经沧桑的古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市民与游客。

古树名木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这些古树如同立体的史书,每一圈年轮都记载着特定时期的气候变化,每一种形态都反映着人类活动的痕迹。从生态学角度看,古树名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复制的关键节点。一棵生长数百年的古树,其根系网络可能延伸至地下几十米,维系着周边土壤的稳定。树冠可为数百种鸟类、昆虫和附生植物提供栖息地,落叶可形成特殊的微生态环境。古树还是珍贵的气候变化研究资料,通过对其年轮的分析,科学家能够模拟过去数百年的气候模式,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面临诸多困境。据统计,全国百年以上古树约200万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不足万株,保护形势严峻。构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体系需要多管齐下。在法律层面,各地应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明确古树“活化石”地位,加大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在技术层面,应建立古树健康评估和预警系统,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定期“体检”,对濒危古树采取复壮措施。在资金保障上,应设立古树保护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古树。培养全民保护意识,将古树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提升青少年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认知度。

每一棵古树都是不可再生的生命奇迹。为更好保护珍贵的古树名木,使其能够长久地存活并发挥价值,让我们携起手来,像关爱生命、对待亲人一样爱护古树名木,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

2025-07-2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411.html 1 像对待亲人一样爱护古树名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