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心”出发 赋能善治

——市卫生健康委构建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社会情绪疏导机制

■ 金增秀 周长才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大宣传、大健康、大融合”理念,将健康传播与文化浸润深度融合,用优质服务回应群众关切,构建起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社会情绪疏导机制,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注入暖心力量。

靶向服务

破解民生痛点

面对青少年学业焦虑、空巢老人孤独感、特殊群体心理困扰等多元社会情绪,聊城市卫生健康系统创新实施分众化宣讲,搭建“千名专家库+百支服务队+骨干宣讲团”的立体化服务网络。1397名健康科普专家精准破解群众的困惑,440人组成的“繁森药箱”队伍下沉基层纾解日常烦忧,83人组成的“聊健康”骨干宣讲团用身边事讲透大道理,让服务直抵群众心坎。

“孩子去年总说压力大、学不进去,学校心理老师每周为他做一次心理辅导,医生还上门评估,现在学习劲头足多了。”7月22日,东昌府区居民李女士说起儿子小宇的变化,难掩感激之情。

看得见的改变背后,是读懂群众情绪密码的治理智慧。针对群众的需求,聊城开通7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累计干预危机个案1.5万例。

这种靶向治疗式服务,既避免了理论宣传“空对空”,又杜绝了情绪疏导“大水漫灌”,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治理。

文化浸润

滋养心灵土壤

社会情绪疏导既需要专业技术支撑,更离不开文化浸润滋养。聊城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社会治理,让传统养生智慧成为化解现代人焦虑情绪的良方。

“本想带孩子了解成无己的故事,没想到顺便治好了他的咳嗽。”在成无己纪念馆的义诊研学活动上,市民赵女士看着儿子小远认真听故事的模样,感慨地说。活动中,中医专家为小远辨证开方,还教他认识薄荷、金银花等草药,这些“能治病的小草”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

在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八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每周六早晨总有群人跟着音乐练八段锦,这是市卫生健康委精心组织的“中医生活化社区行”公益活动中的固定场景。市民孙淑琴说:“大家一起练,身体好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谁有烦心事,练完坐下来聊几句,也就想开了。”

在聊城,儒家“和”文化的温润哲思与中医“五情相胜”的古老智慧,化作了衣襟间摇曳的香囊、耳畔流转的朗朗口诀、舒展身心的轻盈身姿。这些浸润着烟火气的文化实践,让理论宣传褪去了生硬的外壳,盈满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更让情绪疏导有了具象的依托。

机制创新

护航长效治理

社会情绪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建章立制、久久为功。聊城探索构建“监测—分析—响应—反馈”全链条闭环机制,让服务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聊城注重培养“宣讲+疏导”复合型人才,做到“事前预判、事中响应、事后跟进”。每名宣讲员都揣着“民情本”,随时记录群众的“槽点”,纳入后续服务重点,让“头痛医头”的零散服务变成“润物无声”的常态守护。

近期,市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宣讲时,留意到部分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近视预防问题。宣讲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专门组织了小型座谈会,并将收集整理的12条建议反馈至教体部门与市眼科医院。

此外,东昌府区上线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服务。“平台推荐的考前情绪调节课程太及时了!”东昌府区中学生小周的妈妈登录平台展示其孩子的学习记录,“以前考前他总说‘考砸了就完了’,现在每天看15分钟课程,跟着做呼吸训练,状态明显不一样了。”据统计,东昌府区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自去年上线以来,已完成近20万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画像,精准课程资源总点击量超80万次。

“社会情绪是群众心态的‘晴雨表’,理论宣传是凝聚共识的‘导航仪’。”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说,当宣讲接上地气、带着人气、充满文气,社会情绪疏导兼具专业精度与文化温度,便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服务群众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心力量”。

2025-07-25 ——市卫生健康委构建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社会情绪疏导机制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556.html 1 从“心”出发 赋能善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