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
创新破解交通项目建设难题
本报讯 (记者 于新新)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准确把握‘开路先锋’使命任务,聚焦聚力改革攻坚,全力破解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8月11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闵杰介绍。
创新融资模式,破解交通重大项目资金难题。我市积极抓牢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机遇,全力争取和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交通运输领域资金;做好政金企对接工作,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帮助项目争取低息贷款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央企、国企、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等依法依规参与交通建设,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为高质量建设聊城样板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创新推进机制,破解项目前期流程烦琐难题。面对交通项目前期推进流程烦琐、时间周期长等难题,我市创新模式,优化流程,通过机制创新提速项目前期推进,彰显“聊城速度”。以高速公路为例,涉及国家、省级层面部门近20个,审批手续达30余项。我市创新实施“流程优化、三线并行”模式,将多项程序合并为压茬推进的专业技术、行政审批和招商融资三条线,改“串联”为“并联”,大幅缩短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形成了可复制的“聊城方案”。
打破壁垒凝聚合力,破解项目建设协调难题。我市充分发挥聊城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牵头抓总作用,借助市要素保障指挥部的力量,凝聚发改、财政、资规、文旅、生态环境、水利等多部门合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一方面,打破区域壁垒,突破行政区划对交通项目的限制,建立了跨地市项目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协同效率,建立跨区域协商模式,将分散的地市资源、诉求整合到一起,为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提供了机制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