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农 文化铸魂

——鱼山镇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 本报记者 董金鑫

“我种植的是金稻919品种,口感香、糯、甜、润,别具风味,平均亩产达1300斤。”8月15日,东阿县鱼山镇“新农人”刘华阳手捧精致包装的大米礼盒介绍。

去年,刘华阳怀揣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改变家乡面貌的坚定信念,返乡创办了东阿鲁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鱼山新村承包了300亩稻田。“得益于黄河岸边、鱼山脚下独特的生长环境,我们的稻米品牌价值凸显。实践证明,只要‘种得好’就能‘卖得好’!”他种植的大米售价每斤6—10元,收益可观。

看得见的“真金白银”让刘华阳信心倍增。今年,他将稻田规模扩大到1000亩。“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推动水稻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刘华阳说,“计划引进自动化灌溉设备、自动除草机等,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近年来,返乡创业渐成潮流,越来越多“新农人”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离开城市,返回家乡,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焕发新机。

产业兴农,文化铸魂。近年来,鱼山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该镇将曹植文化、梵呗文化、民俗文化与示范片区景观有机融合,全力打造“鱼山梵韵·七星诗章”衔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形成“景区+乡村旅游”一体化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体验。

7月25日至8月6日,鱼山成功举办了“梵韵稻香 七星醉月”大美鱼山首届啤酒节。活动现场设有烧烤备餐区、就餐区、中心舞台、游乐场等多个功能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齐聚鱼山脚下,品美酒、尝美食、观演出、赏美景。歌曲、舞蹈轮番上演,动感音乐与酷炫光影交织,“啤酒+音乐”“啤酒+舞蹈”的互动形式,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夏日狂欢,彰显了鱼山的独特魅力。

同时,鱼山镇依托沿黄区位、农业产业及丰富文旅资源优势,绘就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生动图景。为丰富康养旅游内涵,该镇在旅游项目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体验,设置了中医坐诊、膏方体验、胶邮茶韵等体验区,以及剪纸、面人、糖人等传统非遗展示区。自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以来,鱼山曹植风景区陆续推出实景演艺、非遗演出、汉服巡游、三国集市等活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鱼山镇的发展实践,正是用好“产业、人才、文化”三把金钥匙的生动写照。“我们将深化‘农户+企业’合作,开展文旅服务技能培训,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增收。”鱼山镇党委书记张振光表示,“目标就是让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奋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25-08-18 ——鱼山镇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769.html 1 产业兴农 文化铸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