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田畴地生金

——我市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林金彦

“现在我们都把瓜秧送到村里的存放点,再集中拉到镇上的回收点进行处理。”8月15日,高新区许营镇西衣村村民衣厚强告诉记者。

作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许营镇年种植西瓜达2万亩,每亩大棚约产生1600斤干瓜秧,瓜秧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许营镇设置了36处瓜秧存放点,常态化指导农户分类归集、集中处理。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清运处理瓜秧近800吨,基本实现“随产随清”。

“我们将规划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和配套车间,与科研院所合作,把粉碎后的瓜秧做成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许营镇城乡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文健说。

西瓜秧“变废为宝”的故事,是我市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四减四增”行动,聚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发挥东昌府区、阳谷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示范作用,健全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饲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以小麦秸秆为例,全市综合利用率达95.86%,其中还田作业629.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94.5%,离田收获12.4万吨,饲料化利用约10万吨。

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领域减量增效、严格面源管控的重要手段。我市持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小麦全覆盖落实“一喷三防”关键技术,推广“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防控和高效施肥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目前,我市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7.28万亩。同时,强化畜禽养殖源头控制,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全市4家企业21个产品获评省级示范产品,有效降低粮食蛋白使用量与饲料成本。阳谷新希望六和鲁信饲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鸭饲料的生产。该公司采用杂粕替代豆粕,每月可节约豆粕270吨,为养殖户节约饲料成本50元/吨以上。

此外,我市以高效投入促进减量增效,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投入,推广生物农药、高效植保机械等农药药械,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带动作用,强化低耗能机械、高效率设施推广应用,今年累计争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资金2.5亿元,新增高性能新型农机具4200余台。持续推进老旧蔬菜大棚改造提升,推广环保节能、智慧高效设施,目前已完成2.5万亩老旧蔬菜大棚改造。

2025-08-19 ——我市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892.html 1 绿满田畴地生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