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郁光:以身殉国的“书生司令”

■ 本报记者 白文斌

1937年,日军进犯山东,山河破碎之际,山东省第六区专员范筑先将军发出“誓死抗日,决不南渡”的“皓电”,毅然点燃了鲁西北的抗日烽火。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一位从书香校园走向硝烟战场的英雄——张郁光,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

张郁光烈士的一生,是“教育救国”到“以身殉国”的壮烈轨迹。北师大高材生出身的他,早年投身“三一八”爱国运动,后因不满时政腐败,毅然转向教育战线。1930年,年仅25岁的张郁光执掌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师范),以进步思想启迪青年,终遭国民党通缉流亡日本。学成归国后,他本可在北师大安稳执教,但七七事变的炮声震碎书桌。他立即以华北救国联合会代表身份奔赴济南,全力发动山东教育界奋起抗战。1938年,张郁光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范筑先将军麾下,被委任为少将总参议,将学识与忠诚化为抗击外侮的锋利武器。

1938年11月14日,日寇重兵围攻聊城。危难时刻,本已安全转移的张郁光,为接应范筑先将军,义无反顾重返死地。15日拂晓,聊城陷落前的最后巷战中,张郁光弹尽粮绝,与6名勇士袒臂赤膊,以血肉之躯与敌寇殊死搏杀,最终壮烈殉国,年仅34岁。他与范筑先、姚第鸿等700余将士的鲜血,共同浸透了这座古城,他们三人被后世尊为“华北抗日三烈士”,其殉国之日更被定为“华北抗战纪念日”。

历史硝烟散尽,英雄浩气长存。聊城解放后,为永久铭记这位“书生司令”,聊城将古城区“状元街”更名为“郁光街”,建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郁光小学和张郁光烈士事迹展厅。学校将张郁光的“担当、作为、拼搏、奉献”精神作为思政课的主要内涵,通过情景剧、红歌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并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承延续。

如今,漫步古城,梧桐亭亭如盖,浓荫匝地,商户林立,书声琅琅。这安宁祥和的街景,正是张郁光等先烈以热血浇灌出的和平之花,是“珍爱和平”最生动的注脚。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钟声敲响,这座古城以一条街、一所校、一座馆向世界宣告:历史从未被遗忘,英雄永远在征程前方引路。

2025-08-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078.html 1 张郁光:以身殉国的“书生司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