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农业专家一线“开良方”
本报讯 (记者 刘晓伟) 8月22日,炎炎烈日下,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的玉米田一望无际、绿浪翻滚。农业专家们冒着高温,穿行于田间,仔细察看玉米长势,面对面为农户讲解灌浆期管理要点,就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现场答疑。
当前,全市玉米生长进入灌浆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连日来,我市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精准技术指导,为全市600多万亩玉米的丰产丰收“把脉开方”。
“当前,病害方面要重点防控玉米锈病和大小斑病,虫害则要密切关注红蜘蛛和穗虫,尤其是偏旱地块更需及时排查、科学用药。”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张素芳在田间向农户强调。她指出,近期持续晴热天气虽有利于灌浆,但也加快了土壤水分蒸发,必须加强水肥精准调控。针对不同种植条件,张素芳提出了具体建议:“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地块,应加强巡查,若中午出现叶片卷曲,须及时浇水保障灌浆;而采用密植滴灌技术的地块,要充分利用设备优势,实现水肥精准追补。”
作为全市主推技术,玉米密植滴灌模式凭借“增密度、精水肥”的特点,有效突破传统种植的产量瓶颈。据了解,使用该模式后,每亩地的种植密度可达5500—6000株,较普通种植模式增产约20%,今年推广面积已近40万亩。
斗虎屯镇种粮大户齐方正对该项技术赞不绝口:“我承包的1400多亩地全部采用密植滴灌技术,去年玉米亩产提高了15%—20%,算下来每亩增收150到180元。”他表示,新技术的推广,切实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效益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