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织密“空天地”立体防护网,聊城——

守护外电入鲁能源动脉

本报讯 (记者 姬翔 布玉净 通讯员 赵寰) 8月21日,在莘县妹冢镇刘庄村的田野间,±800千伏雁淮线与昭沂线的铁塔巍然矗立,国网聊城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与属地派出所民警组成联合巡护队,沿着线路仔细排查安全隐患。

“我们联合发改、公安等部门,打造了联动护线协作平台,把电力设施保护纳入地方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让依法护线有了坚强支撑。”国网聊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相国军介绍。依托该平台,执法力量精准发力,已累计拆除线路周边违建大棚23处,及时制止线下施工险情47起。联合巡护不仅能震慑违法行为,更能面对面为农户普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从源头减少隐患。

打破地域壁垒,是聊城护线工作的又一创新。针对省界线路管护难题,聊城建立“三省联防”机制,联合河南濮阳、河北邯郸供电公司,实现省界线路“共巡共管、隐患共治、应急共用”。通过隐患信息实时互通,省界线路隐患发现周期从48小时缩短至2小时,应急处置时效提升60%。

在此基础上,聊城还探索“三三护线法”,以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防线:通过 “定时、定人、定段”明确管护责任,以“防护与隐患排查、智能巡检、护线宣传”三结合强化管理,最终实现“发现快、响应快、处置快”的安全保障目标。如今,“空中有无人机精准巡航、天上有可视化装置24小时监控、地上有护线员网格化巡视”的立体巡查网络,已成为聊城线路管护的“标配”。

“‘三三护线法’的核心依托就是科技赋能。”国网聊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吴文兵介绍,“可视化+AI技术让我们‘发现快’,能精准识别异物、线下施工等隐患;智慧派单和声光报警系统保障‘响应快’,隐患信息能第一时间推送给责任人;激光清障仪等设备则实现‘处置快’,高效清除线路异物。”

科技赋能的成效十分显著:我市在省内率先实现220千伏线路通道可视化全覆盖,年均发现外力破坏隐患1.2万起、异物隐患3700起;自主研发的智慧杆塔不仅能在前端智能识别隐患,还集成了微气象监测、杆塔倾斜预警等全方位感知功能。同时,市县输电业务“集中监控、集中指挥、自动派单、闭环管理”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已高效处理县域隐患6700起,显著提升了整体管控效能。

作为山东电网的“西大门”,聊城承担着保障全省能源供应的重要使命——全省14条外电入鲁线路中,6条过境聊城,数量居首,日常传输功率占比超50%。如今,聊城创新“政企协同、空地联动、科技赋能”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已构建起一张坚实的“空天地”立体防护网,持续护航过境重要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2025-08-25 织密“空天地”立体防护网,聊城——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147.html 1 守护外电入鲁能源动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