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藏万象 新风拂面来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点亮群众基层文化生活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月22日,浑厚而饱含深情的朗诵声,打破了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午后的宁静。72岁的老党员张建军站在台上,目光坚定,仿佛将听众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台下,7岁的小女孩萌萌踮起脚尖,小手指向投影幕布上的诗句,好奇地小声问身旁的爷爷:“红军爷爷真的能爬过那么高的山吗?”稚嫩的童音与深沉的朗诵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新华路街道深化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近期,依托遍布各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一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接连上演,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居民的心田。

“看到年轻人红着眼圈鼓掌,就知道这段历史没白讲。”张建军走下讲台后,居民李双牵着他的手说:“爷爷,课本里的文字好像活了。”

新园社区党委书记孟娟说:“活动结束后,好几个家长带着孩子留在现场抄诗,有个家长边抄边给孩子讲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可入神了。”

在红星社区的观影室里,则是另一种震撼场景。遮光帘紧闭,电影《南京!南京!》的黑白画面在幕布上流动,当镜头掠过断壁残垣中的红旗时,后排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观影交流会上,个体户王鑫捏扁了矿泉水瓶:“以前总说珍惜和平,今天才懂这‘和平’俩字,是多少人命换来的。”社区党委书记陈宏岩说:“这些故事,就得这样掰开了、揉碎了讲,才能深入人心。”

“基层是红色文化的毛细血管,我们不搞形式主义,就想让居民在‘家门口’触摸历史温度,让红色基因像蒲公英种子,落到每个角落。”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姚强说,“今年上半年,这样的红色活动该街道已举办46场。”

当日,在该街道元仓社区的活动室里,5岁的壮壮举着画成奥特曼的瓷娃娃,说:“这是会打怪兽的英雄!”文明实践志愿者温秋娥笑着给他递来湿巾。她身旁桌上的素胚白瓷、废旧瓶盖在孩子们手里渐渐有了模样。小学生张怡给白瓷小兔画了星星耳朵:“它能帮妈妈拖地。”

“我们社区双职工家庭占比为68%,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玩手机。”社区党委书记韩兴旺翻着活动记录表说,“现在好了,孩子们在颜料里找乐趣。”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度明显下降,笑声明显增多。

在华润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把社区文化融入到安全宣讲。志愿者朱业举起一段烧焦的电线说:“这就是因为飞线充电导致的,有个街道上个月刚出事。”70岁的居民李桂兰凑上前问:“平时电动车充电多久合适?”“6到8小时,就像人吃饭,七分饱最健康。”朱业的比喻逗笑了众人。

居民自觉清理楼道杂物,退休教师用毛笔书写文化标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80岁的老奶奶教年轻人剪纸……这些细碎的美好,拼凑出新华路街道的文明图景。

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表示:“我们搞文化活动,不为凑场次、拼人数,就想让居民觉得社区有温度、日子有奔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社区。”

2025-08-26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点亮群众基层文化生活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32.html 1 社区藏万象 新风拂面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