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把美术馆开到群众身边

■ 本报记者 刘庆功

8月21日,在聊城市美术馆联合东昌府区利民社区开设的“艺彩暑期·童梦飞扬”暑期美育课堂上,孩子们在美术馆老师指导下专注创作。该暑期美育课堂是聊城市美术馆“群众身边的美术馆”工作的一项内容,旨在推动美育下沉,为青少年搭建艺术成长平台,营造社区艺术氛围。

当艺术走出展厅,会以怎样的姿态与生活相遇?在东昌府区沙镇文化站“廉韵清风”巡回展的作品中,乡亲们领悟到廉洁的意义;在度假区郭屯社区,青少年握着画笔绘制扇面,让艺术的光影点亮时光;在莘县柿子园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乡村孩子们用蜡笔涂画田野风光,色彩里盛满童真与梦想;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的病房外,医护人员手捧花艺作品,让芬芳消解疲惫……这,就是聊城市美术馆铺展在群众眼前的“身边风景”。

从乡镇集市到社区院落,从校园课堂到医院诊室,“群众身边的美术馆”从2020年的3场展览、28堂美育课起步,用5年时光打造年服务37万人次、累计服务99万人次的文化纽带,成为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

然而,它的诞生之路并非坦途。回顾来时路,聊城市美术馆馆长李勇颇多感慨:“2019年,聊城市美术馆更名成立,缺专业场地,租小空间也要办展;展墙不够,用简易展板;人手不足,大家主动补位,加班顶上。2020年7月,聊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划拨了运河文化博物馆的部分空间,我们终于有了第一个落脚点。”

面对资源短板,聊城市美术馆在“整合”上下足了功夫。联合周边机构打造“半小时艺术圈”,与乡镇社区签协议建立常态服务机制,全面拓展服务半径与影响力。队伍不强,广纳贤才:本土艺术家是“智囊团”,高校师生是志愿者,并引入第三方团队保障活动执行。一支由党员带头、专业人士支撑、群众参与的队伍,将美育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一张张满意度问卷,记录着最真实的反馈,也驱动着服务的优化升级。

“之前孩子在社区上书法课,我们家长只能旁观。跟美术馆老师提了建议后,他们次月就推出了‘大手拉小手’书画活动。和孩子一起参与,感觉特别好。”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居民陈炎由衷地说。

2022年秋,聊城古城区的九号院成为聊城市美术馆C空间;2023年5月,C空间一期展厅试运营。从借地办展到拥有自己的“艺术窗口”,美术馆人用三年时间证明:没有宏伟场馆,艺术之花照样能绽放基层。如今的C空间,与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业务区联动,成为新的文化地标。“流动美术馆”覆盖全市乡镇,“美育课堂”走入乡村。线上直播课上,乡村孩子学素描;线下展厅中,老人拄拐看画展——艺术,从未因场馆简陋而褪色,反而因贴近群众而愈发鲜活。

“群众身边的美术馆”在居民小区开展漆画制作活动,为居民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的消夏体验。这种新颖的创作形式深受小朋友们青睐。

当“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春风吹遍大地,聊城市美术馆人蓦然发觉,他们早已走在这条路上。从2020年只有3场展览到2024年一年服务37万人次,从“借船出海”到“多点开花”,他们用党建引领的“巧劲”、扎根基层的“韧劲”、服务群众的“真情”,将“无馆”的劣势化作了“灵活”的优势。

这正是“群众身边的美术馆”。一个小舞台如何做出大文章,他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5-08-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72.html 1 把美术馆开到群众身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