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子讲故事 文脉传薪火
——聊城“小小宣讲员”为名城保护发声
■ 本报记者 尹腾淑 韩翠翠
“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光岳楼。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8月20日下午,一阵阵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响起,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名城保护小小宣讲员”走进聊城水上古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古城故事,为夏日的聊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本次活动由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中心、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与聊城市蒲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当日下午3点,“名城保护小小宣讲员”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地集结于光岳楼前,依次登台,讲述这座巍峨古楼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孩子们的声音清晰有力,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聆听。
随后,“小小宣讲员”先后走进道署东街、状元街、米市街等多处历史文化街区,在聊城地委专署旧址、聊城老锻压机床厂等历史建筑前驻足宣讲。他们以流畅的表达,将一砖一瓦背后的渊源与价值娓娓道来,为游客带来一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文史课”。
“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既需薪火相传,也要代代守护。我们希望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与宣讲中真正理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懂得保护文化遗产如同爱惜自己的生命。”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中心文化交流服务科科长刘海鹏表示。
“小小宣讲员”庞烨辰在活动后兴奋地分享:“这次宣讲活动太有意义了!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底蕴,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与这类活动,把聊城的美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清脆的讲解声穿越百年时光,文化传承连接古今。借助“小小宣讲员”的视角,聊城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名城保护工作真正实现“从娃娃抓起”、薪火相传。“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访、亲身讲解,真正爱上家乡,读懂家乡。欢迎更多孩子加入宣讲队伍,共同传播聊城声音。”聊城市蒲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苏金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