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绿 向智 向高端
——聊城全力推动黑色金属加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8月25日,走进山东汇通集团生产车间,一块块钢坯经过一系列工序,被锻造成高品质无缝钢管。
“目前,集团拥有5条国内先进的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线,4条冷拔无缝钢管生产线,30台套精轧无缝钢管机组,每年能生产各类无缝钢管85万吨,产品经销量居聊城首位。”山东汇通集团副总经理贺猛告诉记者,如今,山东汇通集团是冀、鲁、豫地区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无缝钢管专业生产厂家,与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化工、煤炭、机械、军工、航海、航空等领域。
汇通集团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既得益于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离不开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
近年来,我市以“链长制”为抓手,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核心目标,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召开“问需于企”座谈会、加强巡链诊链等系列举措,全力推动黑色金属加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206家规上黑色金属加工企业实现营收699.9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32.2%,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我市精准施策,集中开展四大攻坚行动,多点突破打开发展新局面。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市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技改投入,积极争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临清恒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细分领域来看,钢管产业现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成院士工作站、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累计突破关键技术12项,形成主要专利89项;钢板产业发展势头更劲,拥有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强冷板、镀锌和镀铝锌板、780兆帕高耐候板、高强彩涂板4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招商引资方面,我市通过“以会搭台、外出寻商”双轮驱动,持续扩大产业“朋友圈”。不仅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钢管产业峰会、2024钢板产业对外开放暨国际精准采购大会等高端会议活动,还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推动中钢网与黑色金属加工产业链深化合作;组建专业招商团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郑州、洛阳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对接。2024年全年共引进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70.8亿元,到位资金42.1亿元,其中7个实施类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投资2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8.1%。尤为关键的是,公路交通设施质量评价中心、智能化源头节能减排热工设备等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聊城市在交通护栏产品检测、热工设备等领域的空白,更为产业链后续延链补链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字转型与绿色制造领域成果丰硕。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市积极支持企业拥抱数字技术,大力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试点,仁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冠洲集团入选省级智能制造场景,为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树立了典型标杆。绿色发展方面,我市成功举办全国钢管产业绿色发展与环保创新研讨会,为产业绿色转型搭建交流平台;按照“一产两园”空间布局,加快推进精品钢管产业园建设。企业层面,中正钢管自主研发能源管理软件系统,实现能耗大幅下降,吨钢用电、天然气消耗量分别降低26.5%和18.4%,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聊城方案”。
面向未来,我市将始终锚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产业突破瓶颈、再攀新高。在科技创新上,将引导钢管企业抓住全国城市管道更新机遇,强化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全流程研发,拓展不锈钢钢管生产线,开拓新业务市场;同时鼓励冠洲集团、仁泽复合材料等钢板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护栏翻新技术,开发柔性护栏等新产品。招商引资方面,将聚焦产业链集群发展,持续办好中国钢管产业峰会等特色招商活动,打造钢管、板材国家级知名招商平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瞄准央企、跨国公司、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园区建设上,将加快精品钢管产业园建设进度,着力引进行业内重点企业,支持新上绿色化、智能化精密钢管生产线,构建精品钢管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进出口贸易中心,为培优培强黑色金属加工产业链、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