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牵线“对的人” 宣讲“对的理”

——广平镇“燕尔红娘”引领婚俗新风尚

■ 本报记者 赵艳君

本报通讯员 张彦琳

“牵线搭桥不能只看条件,得帮年轻人找‘对的人’,更要把‘轻彩礼、重人品’的道理说透。”9月7日,“燕尔红娘”队伍里的退休教师吴玉梅,又带着厚厚的《婚俗新风倡议书》走村入户进行宣讲。这是她从事公益红娘工作两年来的习惯。

8月29日,七夕。东昌府区广平镇重丘广场上,《鹊桥仙》的悠扬乐曲伴着舞者身姿流转。当日,“七夕传情扬家风 文明家庭播幸福”志愿活动在此启幕。金婚夫妇补拍婚纱照时紧握的双手、单身青年在“默契问答”中迸发的笑声、相亲长廊里驻足浏览信息卡的身影,将传统七夕浪漫与文明新风巧妙融合。

这些温暖有爱的浪漫瞬间,清晰映射出广平镇以“燕尔红娘”志愿服务队伍为核心抓手,推进婚俗改革、涵养乡村文明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镇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探索“政府引导+公益服务+群众参与”路径,让“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扎根田野,绘就出文明婚恋与乡村振兴共融的美好画卷。

“以前觉得结婚必须要十万八万的彩礼才体面,听了红娘姐姐的话才明白,日子过得踏实比啥都强。”刚通过“燕尔红娘”牵线定亲的青年韩新雨,说起自己婚恋观的转变,格外感慨。

公益红娘不仅是“牵线人”,更是文明婚俗的“宣传员”“调解员”。

广平镇以“燕尔红娘”为纽带,将文明婚俗理念融入日常服务,让新风尚“接地气、入人心”。在政策宣讲上,红娘队伍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乡村大集,摆起咨询台,结合村民身边事,讲述“高额彩礼加重家庭负担”的事例;针对有婚恋需求的家庭,提供“一对一”沟通。“今年以来已开展宣讲20余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公益红娘王金燕介绍。

在交友平台搭建上,该镇举办“爱在广平”“婚俗新风进重丘”等活动,今年“七夕”的相亲长廊就吸引30余名单身青年登记信息;同时,建立线上婚恋服务群,实时解答政策疑问、提供情感指导,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

更具特色的是婚俗引导环节——公益红娘全程参与新人婚恋流程,协助设计简约婚礼方案。今年5月份,镇里策划的“红色主题集体婚礼”上,3对新人穿着简约礼服,在革命故事分享中感悟责任,在家风传承宣誓中许下承诺,用不到传统婚礼1/3的成本,办出了更有意义的仪式。“没有铺张浪费,却满是感动,这才是我们婚礼应该有的样子。”新人代表王胜冉说。

“婚事宴请不超10桌,每桌费用控制在350元以内,彩礼不搞攀比……”8月30日,广平镇万和新村的村规民约公示栏前,王金燕在给村民解读条款。该镇坚持“堵陋习”与“立新风”并重,通过制度约束与典型引领,让文明婚俗从“倡导”变为“自觉”。

全镇11个新村均将婚俗改革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彩礼、宴席、嫁妆等具体标准,由公益红娘带头监督落实。去年底,该镇颜庄村一对青年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长提出需提供8万元彩礼,志愿者李红霞得知后多次上门沟通,结合村规民约与身边案例,最终让双方达成“彩礼3万元,用于小家庭建设”的共识。在遏制陋习的同时,镇里积极推广集体婚礼,每逢“五一”“十一”等婚礼高峰期,红娘会提前与新人沟通,用“集体婚礼+金婚分享”的模式替代大操大办,至今已推动10对新人选择简约婚礼。

婚俗改革的落地,离不开一支有温度、守规矩的队伍。

广平镇专门成立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公益红娘“不收费、不夸大、不干涉婚姻自由”的“三不原则”,同时细化服务流程——从前期婚恋咨询到中期牵线对接,再到后期婚礼引导,每一步都有章可循。目前,“燕尔红娘”队伍已吸纳10余名志愿者,既有像吴玉梅这样的退休教师,也有热心党员、村妇联主席,实现11个新村服务全覆盖。

“如今,‘燕尔红娘’的影响力已辐射周边乡镇,累计接受婚恋咨询300余人次,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婚事简办等主题讲座12场,成功为20余对单身青年牵线。”广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俏介绍。

从七夕活动的温馨互动,到日常婚俗的点滴改变;从红娘走村入户的宣讲,到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广平镇正以“燕尔红娘”为笔,在乡村大地上持续书写婚俗改革的新篇章。

2025-09-09 ——广平镇“燕尔红娘”引领婚俗新风尚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833.html 1 牵线“对的人” 宣讲“对的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