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出版

本报讯 (记者 洪祥 张目伦) 近日,羡林学者、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周嘉与聊城大学图书馆馆员布乃静撰写的《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聊城市民政局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遗产专著项目资助,被纳入聊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地名文化研究丛书,同时还是聊城市“羡林学者创新团队”、聊城大学“光岳青年学者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六章,总计约38万字。各章之间既独立成篇,又内在有机衔接。第一章是对问题意识、相关概念的基本考察,并对地名研究、大运河地名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章从宏观上讲述大运河的时空演进及其生命史,分析鲁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聊城段运道开凿的过程。第三章探讨大运河聊城段水工类型及其地名,在通论聊城段运道特点和水利工程技术后,重点考察聊城段河道、节制闸、减水工程、减水闸坝、桥梁等所涉地名,并梳理自明朝以来的修治与管理实践。第四章探讨大运河聊城段城镇发展及其地名,主要选择“汶卫津梁”临清、“江北水城”聊城、“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家店”作为重点分析案例。第五章主要探讨临清、聊城、张秋的街巷胡同及其地名,在对相关地名进行考证的同时,分析地名背后的社会文化史,归纳总结街巷胡同布局与命名特点。第六章回顾运河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大运河地名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思考保护传承利用对策。

该书融汇文化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视角,既注重宏观上的“长时段”考察,也强调区域性的空间分析,力图揭示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的多层次结构与演变逻辑。同时,该书系统整理和归纳了运河地名的类型、功能与价值,深入探讨了其在社会记忆、文化认同与地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2025-09-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838.html 1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出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