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小葫芦带来大“福禄”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9月11日,在冠县定远寨镇葫芦种植基地,连绵的藤蔓交织成一片绿海,形态各异的葫芦垂挂其间。农户们正精心进行掐叶、管护,确保主蔓营养充足。

“我们种了20多个品种的葫芦,包括高唐中号、八宝、天坛、蚂蚁、小苹果等。”基地负责人肖巨祥如数家珍地介绍。经过数年培育,这片近百亩的种植基地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福禄”园。“预计每亩收入8000—9000元。”肖巨祥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葫芦”谐音“福禄”,这个承载着吉祥寓意的文化符号,在定远寨镇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定远寨镇深耕葫芦产业,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作物向文创艺术品升级,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带动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采摘下来的葫芦经过匠人的精雕细琢,实现了从农产品到艺术品的华丽转身。“我们采用针刺、烙画和墨刻的技法,让人物栩栩如生。”产业园负责人郭鑫贤指着一件精品葫芦介绍。

为推动小葫芦迈向广阔市场,该产业园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创新发展模式。线下展示区,形态各异的工艺葫芦精致生动;线上直播间,非遗技艺的现场展示让购买热度持续攀升。这种双向发力的模式,让小葫芦从乡村产业园走进了全国消费者的视野。村民郭文贤高兴地说:“在这里工作,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学到一门手艺,增加收入,挺好!”

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定远寨镇推进葫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同时,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葫芦品质,并同步建设银郭庄民俗文化产业园,吸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拓展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形成“产、加、销、旅”融合新格局。目前,该产业带动就业超100人,年助农增收15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突破800万元。

“我们将持续做强葫芦全产业链。”定远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建国表示,该镇将深化文化赋能,挖掘葫芦非遗元素,开发更多文创精品;积极拓宽“葫芦+”模式,联动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抱团发展。

从田间地头到艺术殿堂,从传统种植到文创产业,定远寨镇的葫芦产业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这条以“福禄”为名的产业之路,正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09-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028.html 1 小葫芦带来大“福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