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营镇
科技赋能 产业升级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陈彩红 通讯员 李红芳) “打杈就是把没用的旁枝剪了,避免跟主枝上的彩椒抢养分,这样结出来的果子才能又大又甜。咱这连栋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可以随意调节,比老式大棚省心多了!”9月4日,高新区许营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连栋温室内,工作人员手持剪刀,边修剪边笑着说。15亩彩椒枝叶繁茂、果实饱满,10多位农户正忙着为彩椒藤蔓“打杈”,精心照料着即将迎来丰收的作物。
2024年,许营镇结合资源禀赋,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协作资金等700万元,盘活五排村闲置盐碱地,打造了这座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致力于建成一个“科技+农业”深度融合示范基地。目前,该产业园已建成现代化高标准育苗棚2座、连栋温室大棚1座,还配套建设了瓜果蔬菜分拣包装车间、瓜秧秸秆废弃物处理车间,为促进农业产研融合、农业产业延链补链、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筑牢了基础设施保障。
“我们这座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内,全部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管道,还增设了智能喷雾、温湿度传感器等配套设备。利用智能温控系统,实现了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水肥等环境因素的自动化精准调控,使彩椒生长周期缩短15天,亩产从4000公斤提升至5000公斤。”该产业园工作人员肖丽介绍,产业园引入的多项现代化农业设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全方位保障。
据许营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孙广飞介绍,该产业园联合鲁西化工集团,共建山东省首个氢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富氢水”灌溉农作物试验效果;并引入兼具“电子农药+电子肥料”双重效果的波频光量子仪设备,实现物理驱虫、物理施肥,大幅提高绿色无公害果蔬品质。
“我们还积极拓宽农产品销路,将彩椒等果蔬推向国际市场!”8月15日,产业园获得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资质。9月下旬,首批彩椒将通过中欧班列发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预计我们的彩椒在莫斯科市场的批发价可达每公斤130卢布(约合人民币12元),是国内售价的2倍多。”许营镇城乡发展服务中心乡村振兴负责人王天兵介绍,产业园已与外贸公司达成协议,彩椒、西红柿等果蔬预计年出口量突破100吨。
该产业园计划建设“氢农学实验室”,探索氢气浓度与作物生长的精准匹配模型;同时建立水溶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向周边农户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正如高新区党工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德周所说:“我们要将许营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的‘新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