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种金蝉 日进上千元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董留源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村民夏东异常忙碌,白天忙完厂里的活儿,晚上就在自家“庭院”里捉金蝉。“多的时候一晚上能捉一千多只,每只能卖一元钱。”9月9日,聊起这项“副业”的收获,夏东广表示非常满意。

夏东广是莘县晓聪木材加工厂的创办人,厂院里除了板材仓库、旋皮车间、板材晾晒场地外,还有一排排枝叶繁茂的杨树、柳树等树木。杨庄是“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所在地。夏东广是听着宋任穷艰苦抗战故事长大的,从小心里便埋下学好本领、干事创业的种子,希望能为帮助杨庄群众过上好日子贡献力量。2008年,夏东广创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除了自己的8亩土地外,他根据厂房建设需要又租赁了一些土地。在保证工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他在空地栽上了杨树、柳树等树木。

杨庄村位于莘县国有马西林场中心区,曾经是全县金蝉主要发源地。然而近年来,天然金蝉光捕捉不种养,出土量逐渐减少。2021年,夏东广站在30亩林间地边,萌生了人工种养金蝉的想法。“发展庭院经济可以造‘富’乡邻,金蝉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这算是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都说‘种地看天’,养蝉简直是‘看地’!”夏东广笑着回忆,蝉卵埋进土里后,接下来三年完全“听天由命”——既看不见生长进度,更算不准成活率。于是,他买来几十本有关金蝉种养的书籍,写了七八本心得笔记,还专程奔赴临沂、江苏等地,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实地学习人工种养金蝉知识。“金蝉产卵种苗和产卵枝条买来后,要把枝条挂在比较粗壮的树干上,离地面2—3米,每棵树挂30—40根,三年后初见效益。”

“东广,你快来帮我看看,这蝉卵放得对不对?”同村的王立赶来求教。像这样的“取经”场景,今年已有十多次。面对乡亲们的热情,夏东广把自己总结的“种好、地好、树好”经验倾囊相授,并特意提醒:“网上9块9包邮的蝉卵千万别买!我每年都开车去正规基地采购,贵是贵点,但成活率有保障。”为降低村民试错成本,他还推荐用杨树替代柳树,“长得快,三年就能见效”。

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军表示:“夏东广建厂至今已有17个年头,逐步把厂区建成了一个树绿花香的‘大庭院’。林下金蝉人工种养也能带动一方经济,今年的效益比去年明显提升。”

今年,夏东广庭院种养金蝉进入稳定期,最高每晚出土量达1000多只,日收入上千元。忙不过来时,夏东广就聘请厂里的务工人员帮忙捉金蝉,平均每人每晚能捉二三百只,每晚的务工费为80元。“白天在厂里干活,晚上到地里捉金蝉,一天加起来能挣400多元。”员工王秀霞开心地说。

2025-09-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033.html 1 庭院种金蝉 日进上千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