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乡土孕桃李
——度假区于集镇中心小学特色育人观察
■ 刘立忠 蔡冠英 杨先博
在度假区,于集镇中心小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历经岁月沉淀,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精神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聊城市文明单位、聊城市规范化学校、聊城市教育教学示范校、聊城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创优学校、聊城市数字校园应用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该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党员教师示范课”等活动,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方面,该校建立“老带新”帮扶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结合乡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以“根植乡土 为国育才”为使命,走出了一条兼具乡土温度与教育高度的乡村育人之路。
该校始终以党建为“根”与“魂”,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办学全过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我来讲”、“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唱红色歌曲,让红色基因融入乡土教育。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志愿服务中争当先锋,推动党建与德育深度融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师资是育人核心。该校以“师德为先、能力为本”打造优质队伍,常态化开展师德演讲、标兵评选,将师德表现纳入考核评价;实施“青蓝工程”结对活动帮扶青年教师,通过“请进来”邀请专家授课、“走出去”外出培训学习,搭建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成长平台。近年来,多名教师在市、区优质课和论文评选中获奖,队伍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依托优质师资,该校以教研为抓手激发教学活力。构建年级组、学科组教研体系,聚焦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通过集体备课、跨校联研破解教学难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多项成果在市、区立项结题。创新“五步教学法”,将教材内容与乡土资源结合,借助数字校园优势融入多媒体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推行“五个一”“11210”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钢琴、古筝、国画社团滋养审美,足球社团让学生在绿茵场锤炼意志,武术社团传承传统文化,手工社团激发创新思维……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打造近30个特色社团,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每年举办两次社团成果展示,多名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真正实现“自信、优雅、有尊严地成长”。
该校积极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家委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邀请卫生院医生讲解健康知识,与企业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本领。
安全是育人底线。该校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围绕交通、消防、防溺水等主题开展班会、演练与知识竞赛;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与高标准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健康周”活动普及心理知识,构建起全方位安全防护网络。
如今的于集镇中心小学,正以乡土为沃土,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育人环境,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