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思意切切 同心续华章
——“墨韵同源 心系两岸——纪念李奇茂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交流活动”综述
■ 本报记者 赵宗锋
菊花香、晚风凉。金秋的高唐,追思意切切、同心续华章。
9月25日上午,双海湖畔,帆船造型的李奇茂美术馆门前,人们起立、低头,向一位远去的大师行礼。
当天,“墨韵同源 心系两岸——纪念李奇茂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交流活动”在这里启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名家、青年学子及各界嘉宾齐聚“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以笔墨抒胸臆、以丹青寄深情,缅怀老朋友,共绘新画卷。
15年前,有感于高唐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李奇茂先生饱蘸深情写下“人居四海、心在高唐”的真挚感言。此刻,这八个字以一种新的涵义具象化了。
何以高唐?
秋日高远,李奇茂美术馆“风起帆张”,恰如艺术之舟悠然远航。
这是一艘特别的“航船”,船里装着一位大师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承载着他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以及对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深刻认同。
双向奔赴是美好的。作为享誉国际的水墨画大师,李奇茂先生一生胸怀“两岸一家亲”理念,多年间往返海峡两岸,推进文化交流,为书画艺术薪火相传和共同繁荣作出卓越贡献。而高唐县,这座走过2800多年历史沧桑的小城,自古文化昌盛,人杰地灵。进入当代,更是走出了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巨匠孙大石等蜚声中外画坛的书画大家。人人爱泼墨、户户习丹青,“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名不虚传。
自2009年首次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高唐)书画博览会,李奇茂便与高唐结下深厚情缘,盛赞高唐为“两岸艺术交流的沃土”,并成为高唐“荣誉市民”。齐鲁乡情让他留恋,文化氛围让他陶醉。2012年,由他亲自设计的李奇茂美术馆在双海湖畔正式落成,从此这里就成了他温暖的家,那个往来频频的老朋友,也就实实在在成了家人。
李奇茂先生将珍藏的百余幅精品佳作、千余件艺术珍品无偿捐赠给了高唐。用李安荣的话说,“父亲把自己最经典的作品留在高唐、把最心爱的古董文物收藏品留在高唐、把最宝贝的书籍用印章留在了高唐。”多年来,李奇茂美术馆通过举办展览、文化对话等形式,持续深化着两岸文化血脉联系。2013年,该馆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十家“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之一。
如此共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25日的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蒋孝严现场朗诵诗歌《乡愁》,呼吁大家共同为两岸的未来努力。
也正是这一天,聊城市把精心制作的李奇茂馆藏画集、李奇茂诞辰100周年纪念邮册和李奇茂馆藏印章印谱赠送给了李奇茂先生的家人。画集里的山川草木,汇聚了李奇茂先生的艺术精华;邮票上的工笔写意,定格了他的艺术风采;印谱间的古韵悠悠,见证了他的文化精神。
启动仪式上,两岸书画家代表李虹霖、陈合成的致辞情真意切,他们号召两岸书画家用笔墨传递对祖国的祝福与期盼,携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场展示的由两岸百余名书画家共同绘就的“两岸一家亲 翰墨绘同心”书画长卷,便是聊台文化交流成果的生动体现。
正在李奇茂美术馆展出的“纪念李奇茂诞辰100周年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集中展出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画》杂志社、民革中央画院、台湾中华画院、台湾艺术大学的两岸知名书画家百余幅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样,笔精墨妙,充分展现出两岸艺术家的创作风貌与文化共鸣,为群众带来一场跨越海峡的视觉盛宴。
在25日下午举行的书画家笔会上,两岸9名书画家,历时两个多小时,共同完成了画作《春色拂高唐》,以此承载对李奇茂先生的深切缅怀,寄托了对两岸文化交融的美好期盼。
作为李奇茂先生的学生,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陈合成深有感触:“恩师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驱,耄耋之年仍然奔波于两岸,以艺术形式为媒介,凝聚两岸艺文学术界情感,推动两岸紧密互动。”如今,李奇茂先生的那份良苦用心早已“枝繁叶茂”:高唐县依托李奇茂美术馆,已举办19次大型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台湾举办的“和谐中华 翰墨千秋”山东高唐海峡两岸书画作品联展、“翰墨意象 高唐台北书画名家交流展”等,累计吸引5000余观众观展。
同心而行
聊城与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始终人缘相亲、心意相连,两地情谊植根于同宗同源的文化血脉,凝结于无法割舍的同胞之爱,茁壮于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跨越海峡、源远流长。
在李奇茂先生逝世后,他的家人与弟子秉承其遗志,持续来聊推动文化交流。为延续这份两地情谊,聊城市今年投入专项资金,对李奇茂美术馆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以更好发挥国家级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作用,持续擦亮聊台书画交流品牌。
纪念活动期间,两岸书画家先后到高唐李苦禅美术馆、罗彩琴美术馆和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傅斯年陈列馆等地开展多场文化参观调研,感受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文化溯源中深化对“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持续深化经贸合作,与两岸企业家峰会、全国台企联等机构紧密联系,台商在聊城市投资超6300万美元。通过建设两岸青年梦想家驿站、省海峡两岸青少年乡村振兴实践交流中心,进一步深化了两岸青年交流,相关工作获得国台办高度认可。
聊城市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加强经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优化服务环境,与更多台湾同胞同心同向、携手前行,共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