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至浓时是故乡
——一碗面条里的千年运河情与齐鲁饮食魂
■ 本报记者 刘丛丛
九月的聊城,在千年运河的波光潋滟中,迎来了一场关于面条的史诗级盛会。9月26日至28日,“面面”俱到·山东面条争霸赛暨“庆国庆·迎中秋”大聊之城运河大集在我市隆重举行。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聊城代表队凭借底蕴深厚的三张“面食王牌”——海参炸酱面、运河什香面、捶鸡面,一举夺魁,斩获金奖,让这座运河古城的饮食智慧在齐鲁大放异彩。这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竞技,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一场产业的交融、一幅生动的民生画卷。
当比赛的锣声敲响,当第一缕面香飘散,聊城,这座被运河滋养千年的古城,以其博大的胸襟,为齐鲁大地的饮食文化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水城聚首
一场面条的“武林大会”
鼓声震天,气势如虹。
“美食争霸战鼓隆,‘面面’俱到喜相逢!江北水城聚珍馐,运河明珠宴八方!”9月26日,主持人的开场词如号角般响彻云霄,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在大聊之城南广场,京杭大运河畔,来自山东十六地市的烹饪高手云集于此,一场持续3天的面条技艺巅峰对决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炊烟袅袅。八个专业操作区内,各地名厨严阵以待,灶火熊熊,锅铲铿锵。他们身后,整齐陈列着各色面粉、秘制酱料、特色配料,犹如武士的兵器库,静待出征。空气中,面粉的麦香、高汤的醇厚、酱料的复合香气交织升腾,预告着一场舌尖上的“华山论剑”即将上演。
这是一次山东面食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地域风情的深度交流。从胶东半岛的海洋气息到鲁中平原的厚重质朴,从黄河入海的奔放到泰山之巅的雄浑,每一碗面条,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基因,诉说着一段关于故乡的味觉记忆。
匠心独运
舌尖上的技艺巅峰
比赛进入白热化,操作区内,已然成为技艺与创意的竞技场。
威海代表队的操作台前,主厨正将精心熬制的海参肉酱与筋道的海带面巧妙融合。“我们选用本地优质海参,与传统肉酱创新结合,让海洋的鲜美在面条上绽放。”主厨一边熟练操作,一边介绍。这碗海参肉酱海带面,不仅是食材的升华,更是对威海海洋文化的深情诠释。
东道主聊城队的三张“面食王牌”成为最大亮点。运河什香面,以“温面”为底,配菜丰盛达十二道,荤素兼备,炒烧并举,堪称“一幅运河饮食文化的立体画卷”。海参炸酱面彰显了运河物产的丰裕。捶鸡面则以繁复工艺展现极致匠心——需耗时三小时反复捶打,方得爽滑口感。临清宾馆主厨金子凯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传统面食,让更多人了解聊城深厚的饮食文化。”
在非遗展演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秦丰庆的什香凉面摊位前排起长龙。“我们准备了800份面,市民仅需支付一元就可品尝,目的是让这门百年技艺走进现代生活。”秦师傅动作行云流水,十余种配料在他手中幻化出迷人风味。
文化为魂
从味蕾到心灵的盛宴
美食的真谛,超越味蕾本身。本次活动精心设置的非遗展演区、运河文化市集,让一碗面条串联起更广阔的文化图景。
当聊城杂技的高难度动作引来阵阵惊呼,当临清驾鼓的雄浑节奏震撼人心,观众感受到的是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积淀的艺术魂魄。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表演,与现场的面香、人气交融,构筑了一个可感、可触、可品、可赏的立体文化空间。
“作为大众评委,我尝遍了16地市的面条,每碗面都在讲述一个地方的故事。”聊城市民付凌霄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本次大赛创新采用专业评审、大众评审与网络投票三重评价体系,每场随机抽取30名普通市民担任大众评审,真正让美食回归人民,让味道由大众定义。
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张先生专程赶来:“早就听说山东面食有名,这次真是大开眼界。聊城的捶鸡面,口感爽滑、鸡汤鲜醇,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据统计,三天活动累计吸引参观者超过5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突破300万。一碗面条,将聊城的城市魅力推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产业赋能
小面条的大作为
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更在于对“一碗面”背后产业能量的深度挖掘。活动期间同步举办的运河文化市集、特色农产品展销、面产业全产业链展览等,清晰展现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从优质小麦种植到面粉加工,从面条制作到调味品研发,再到品牌营销、餐饮服务,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这为聊城面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契机。这场美食盛会通过以面为媒,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云闪付等现代支付平台的深度参与,实现了传统文化活动与现代科技生活的无缝对接,不仅提升了活动效率,更赋予传统美食产业数字化新动能。
未来展望
一碗面连起的古今篇章
经过三天激烈角逐,聊城代表队的面条作品凭借其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折桂。但比比赛结果更重要的,是这场盛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面面’俱到·山东面条争霸赛不仅是一场美食的争霸,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一次关于‘面条’的极致探索!”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的总结,道出了活动的深层价值。
味至浓时是故乡。随着盛会落幕,运河波光依旧,水城秋风依然,但聊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已然开启。一碗面条,连起的不仅是千万人的味蕾,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在这碗面里,我们品出了聊城的千年文脉,尝到了时代的鲜活气息,更看到了“两河明珠”在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当最后一缕面香飘散,当运河的晚霞映照着一张张满足的笑脸,我们恍然领悟: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文化的朝圣、一次产业的启迪、一次关于故乡味道的深情告白。聊城,这座被运河滋养千年的城市,正以面为媒,以文为魂,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而这碗面里,盛着的是浓浓的乡愁,是文化的自信,更是通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本版照片由葛思逸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