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动产需 精准赋能
——聊城加快推动广告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本报记者 邹辉
广告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今年以来,聊城深入挖掘广告业在服务经济发展、助力品牌建设、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推动广告业从传统的“商业宣传工具”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转换器”,广告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局面初步形成。当前,从赋能老字号焕新到助力农产品出圈,再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聊城广告产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监管护航
释放广告产业新空间
在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广告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地域文化传播的关键载体。前不久,一场以“聚力提能 大美聊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创新创意大赛火热启幕,共征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内容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1284件,向外界生动展示了聊城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素养。此次大赛是广告业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展现出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广告为“链”,贯通产需两端,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的积极成效。
虚假营销、夸大宣传是“内卷式”竞争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为更好护航广告市场秩序,提振市场消费信心,聊城探索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机制,整合12315投诉举报、网络舆情监测等多元数据,创新施行“数据分析—定向监测—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投诉举报量。
广告产业承担着引导消费观念、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职能。围绕多元共治,聊城创新实施“广告违规随手拍”社会共治项目,开展网约配送员“先锋骑士”社区广告治理试点行动,构建“线索报送—积分激励—核查处置”闭环机制,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消除监管盲点,深挖清除广告高频违法点。
跨界共融
激活市场营销新动能
加速“内容输出”向“场景交互”迭代,让“流量”变“留量”,是数字经济与广告业深度融合的首要任务。前不久,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广告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暨“百城千品上抖音”活动,抖音即时零售蔬菜行业运营经理刘孝衡围绕《新手商家自播指导手册》进行了详细讲解与答疑。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广告合规培训已覆盖从业人员超万人次,广告市场公信力显著提升。
为打破行业壁垒,聊城成立广告创意产业联盟,构建“6+N”生态矩阵,横向整合户外媒体、电商直播、AI等六大产业链,纵向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50家,形成“创意—生产—传播—转化”全链条协作体系。与此同时,成立产业链条发展、产业智库咨询、行业自律审查三大委员会,深入实施“公益广告+”品牌提升计划,推动聊城广告产业实现可持续、韧性发展。围绕供需高效匹配,聊城常态化举办广告赋能高质量发展媒企对接活动,激发广告业在支持产业发展、提升品牌价值、释放消费活力中的作用。
品牌塑造离不开政策加持。据了解,聊城将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纳入市场监管系统“抓改革 促创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3条重点举措”,聚焦医疗、食品等重点民生领域,发布企业行政合规指导事项21项。聚焦广告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展广告规范发展、数字赋能、惠农助企、文化引领、服务能力提升五大行动,打造广告产业“聊城品牌”。
沃土生金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舞台上,“唐小鲤”IP全球首发,以“文化+艺术+科技”的创新融合,实现了传统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对接。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这条承载着东方祥瑞寓意的数字锦鲤,连接着传统与现代、生态与经济,开辟出文化IP赋能农业经济的创新范式。
提炼打造不同类型的IP形象,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出圈”公益流量,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聊城聚焦特色农产品与文旅项目,强力推动广告与产业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营销带动产业、品牌促进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阿胶博物馆结合运河文化场景开启原产地直播,带动地方经济收入超10亿元;冠县灵芝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广告推介,实现灵芝及盆景交易量全国第一……近年来,聊城市全力打造品牌矩阵,实施“一镇一品”广告行业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推广计划,为聊城地理标志农产品量身定制宣传方案,讲好产品、产地、产业故事。将县域特色产品宣传引入城市CBD、公交站点,开展“聊城公益广告点亮产品之光”免费推介活动,让更多乡村好物成长为乡村振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