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镇探索基层“红邻治理”模式
本报讯 (记者 李泽丰) 以“红邻小组+多元治理”综合模式为突破口,先试点、再推广,东昌府区广平镇成功破解“干部干、群众看”“整治易反弹”的治理困境,“红邻管事”走街串巷解民忧,使“小事不出胡同、难题及时解决”成为常态。记者10月20日了解到,目前,广平镇已划分红邻小组600余个,实现网格全覆盖。
“张书记,东西街上最东头的垃圾桶满了,垃圾外溢,得赶紧派个人来清理下!”清晨的张善村,胡同里已响起“红邻管事”桑茂奎的巡查脚步声。发现问题后,他第一时间拨通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克伦的电话。这样的快速响应,源于张善村“红邻治理”的精细布局——村里按照“地域就近、关系就便”原则,划分出14个红邻小组,每组覆盖15—20户村民,通过“村民自荐/支部提名—小组投票—代表决议”的流程,推选出桑茂奎这样有公益心、责任心,有号召力、凝聚力的“红邻管事”,明确其卫生督导、安全巡护、矛盾调解等五大职责,让治理触角直抵群众家门口。接到电话的张克伦,很快赶到现场与桑茂奎对接。从问题发现到方案敲定,全程不过半小时。
“以前村里搞环境整治,都是干部带头扫街、清理杂物,群众站在边上看,没过多久柴火堆、垃圾又回来了;现在有了‘红邻管事’,大家跟着一起扫胡同、护设施,还有人主动捐款硬化街巷,村里天天都干干净净的!”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张善村的真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