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共享家” 职工“幸福+”

——茌平区创新打造“共享职工之家”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来这里,活动上一个小时,健健身,看看书,业余生活变得很充实。”10月19日,在茌平区的一处职工共享之家里,正在健身的职工孙兆昆说。

茌平区坚持共建共享理念,聚焦职工需求痛点、服务堵点、资源难点,打破传统工会服务边界,创新推行“家委会”工作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功能型、服务型、创新型“共享职工之家”体系,推动工会力量深度融入村(社区)及园区,为职工提供更具温度、更富实效的普惠服务。

茌平区从治理架构、评价机制、帮扶行动三方面发力,突破传统工会管理局限,着力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模式。

创新构建新型治理架构,以“家委会”为核心搭建治理体系,成员不仅涵盖区总工会骨干、基层工会班子及职工代表,更创新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专业力量,形成“工会干部主抓+专业人才支撑+职工代表监督”的三维运行模式,在保障服务团队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服务专业性。

建立动态评价迭代机制,“家委会”每季度向职工述职,采用“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的民主评议方式,若职工满意度低于85%,立即启动成员调整程序,确保服务始终贴合职工实际需求。

开展精准化帮扶行动,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开展“新业态劳动者大走访”“困难职工结对帮扶”行动。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1520余人次,为困难职工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46件,推动“职工之家”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响应”转变。

茌平区坚持“资源整合、功能互补”,打破党群服务中心、企业活动场所、社区公共空间之间的壁垒,构建“四类阵地”联动格局,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打造区域型阵地,以区工人文化宫为核心,升级改造消防救援大队职工之家,新增智能健身舱、标准化泳池、职工书屋24小时借阅区等设施,开设瑜伽、篮球培训等特色项目,累计接待职工健身、学习超6800人次。

打造园区型阵地,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推动园区企业“抱团共建”。如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共享职工之家整合38家企业资源,设置快递分拣临时休息区、货物临时存储点,引入第三方餐饮机构提供平价工作餐;田源汇返乡创业园区职工之家搭建“创业导师库”,邀请26名企业家、金融专家开展创业培训,助力42名返乡职工成功创业。

打造社区型阵地,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营,打造“15分钟职工服务圈”。振兴街道复兴社区职工之家设置“职工心理驿站”,每周安排心理咨询师坐班;开设“法律小课堂”,每月开展劳动合同解读、工伤维权等普法活动,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服务280余次。

茌平区围绕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打造7大类、20余项特色服务,推动工会服务从普惠化向个性化升级。

健康服务更贴心。针对职工健身需求,推出“就近健身计划”。在16个社区、园区职工之家配备健身器材,举办趣味运动会、健步走、乒乓球赛等活动25场;创新“送课上门”模式,新增八段锦、太极拳、心理健康等课程,累计送课58场,覆盖职工2800余人。

托育服务解民忧。聚焦职工子女“看护难”问题,联合辖区学校、培训机构,在寒暑假开设“爱心托管班”,配备专业教师和志愿者,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累计服务职工子女300余名,有效缓解了职工“后顾之忧”。

户外服务暖人心。扩大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覆盖面,在城区主要街道、商圈新建驿站12个,配备微波炉、饮水机、应急药品箱等设施,提供热饭、喝水、休息、如厕“四便利”服务;针对货车司机群体,在高速路口周边职工之家设置“司机港湾”,提供免费停车、加油优惠、车辆简易维修等服务,累计服务司机450余人次。依托“共享职工之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与辖区6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发布岗位信息,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9场,帮助350余名职工实现就业。

2025-10-24 ——茌平区创新打造“共享职工之家”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694.html 1 工会“共享家” 职工“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