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重奖质量品牌创建企业
最高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本报讯 (记者 邹辉) 10月30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针对质量品牌创建、知识产权创新和标准制定,我市出台最新奖励资助办法,初步构建了“质量—品牌—创新”三位一体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积极性,有效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以政策红利撬动高质量发展。“该奖励资助办法与聊城‘45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高度契合,以真金白银的激励、精准细致的导向,勾勒出聊城以质量强基、以创新赋能的发展蓝图。”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300万元的中国质量奖奖励到3000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补贴,从150万元的国际标准制定奖励到1万元的采用国际标准产品补贴,该奖励资助办法既凸显标杆引领,又兼顾中小企业成长需求,形成了多层次、全维度的激励网络。这种梯度设计,既鼓励龙头企业冲击高端奖项、主导行业标准,又支持小微企业夯实质量基础、规范管理流程,让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市场主体都能找到成长支点。
在品牌培育上,该奖励资助办法展现出鲜明的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对“聊城优品”的专项奖励,让地方特色品牌获得成长加速度,助力阿胶、灵芝等特色产业形成电商产业带;而AEO国际互认企业30万元的奖励,与山东省重点培育跨境电商主体的扶持政策相呼应,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从“中华老字号”到“好品山东”,从地理标志到国际认证,政策引导下的品牌矩阵,正成为聊城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名片。
该奖励资助办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设计更显前瞻性,精准破解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痛点。50万元的中国专利金奖奖励直指高价值专利培育,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则打通了“知产”变“资产”的堵点。其中,最高10万元的贴息与2万元的评估费补贴,为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开辟了新路径。产业与企业两级专利导航资助,更将创新方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避免了企业研发的“盲目性”,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该奖励资助办法明确了部门分工、申报流程与监督机制,构建了“申报有门、审核有据、使用有规”的闭环管理体系。资金专款专用的要求与弄虚作假的追责条款,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转化为质量管理升级、品牌价值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的实效。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聊城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关键期。这份奖励资助办法的出台,不仅是对优质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追求质量、深耕创新的内生动力,必将推动更多聊城产品走向高端、更多聊城品牌享誉全国、更多创新成果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